( 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者桂立在《美苏关系70年》中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斯大林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一个国家从资本主义的奴役中解救出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建立了社会主义体系,而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永远地消灭帝国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宣布“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作出了战争并
不是不可避免的诊断。
(1)材料一中斯大林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一个国家从资本主义的奴役中解救出来”'指的是哪个国家?该国发生了什么事件把自己从“资本主义奴役中解救出来”?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针对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试写出该政策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具体表现。
(3)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邓小平对世界局势的诊断与斯大林有何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在政权建设上、民族关系上、农民问题上、国防建设上面貌焕然一新。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以后,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
(2)1951年和平解放的少数民族地区是:
(3)打退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侵略者,巩固了东北国防安全的事件是:
(4)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的事件是:
(5)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请回答:(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至少三项)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化三改”中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2)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哪两次急躁冒进的严重错误?
(3)“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是指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你认为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哪些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写出两条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以上材料出自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的哪部法律?
(2)依据这部法律,我国进行了什么改革?这次改革使哪一阶层获得了解放?
(3)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关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材料二: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顷错误,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的是党的哪次会议的内容?主要矛盾指的是什么?
⑵材料二是党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重要决定?在经济建设方面还作出什么决策?
⑶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之间有多长时间?材料二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