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
B. | 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
C. | 神经细胞外N 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
D. | 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
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下述实验:先向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ATP,测得周围溶液中24Na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作出的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加入ATP后,细胞中24Na的量增加 | B.加入某药物后,溶液中24Na的量不再增加 |
C.神经纤维排出24Na需要消耗ATP | D.“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中的呼吸作用 |
某学生完成了下面的实验:他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面包变成了深蓝色。然后他嚼碎了另一块干面包,并用本尼地溶液(一种用来检验麦芽糖的试剂)检验之,嚼碎的面包变成了红色(麦芽糖与试剂反应的颜色),因此,他作出结论,认为当面包被嚼碎时淀粉变成了麦芽糖。这位学生的实验设计的错误在于()
A.未对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检验 | B.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 |
C.未对干面包做麦芽糖的检验 | D.未考虑面包的制作时间 |
利用同位素作为示踪元素,标记特定的化合物以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的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下列各项所选择使用的同位素及相关结论不正确的是()
同位素 |
应用 |
|
A |
35S |
标记噬菌体,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B |
15N |
标记DNA分子,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 |
C |
14C |
标记CO2,得知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
D |
18O |
分别标记CO2和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
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马铃薯植株缺K,将会造成其产量下降 |
B.Mg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子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 |
C.由Fe参与组成的血红蛋白,是内环境的成分之一 |
D.P是组成磷脂、ATP、NADPH及核糖等多种化合物的组成元素 |
下列过程不需要消耗ATP中能量的是()
A.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反应 | B.土壤中矿质元素离子进入根毛细胞 |
C.植物体内无机盐在导管中运输 | D.人体内合成磷酸肌酸或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供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