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盛唐)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强大的国力,促成了文化的全面繁荣,同时也使诗歌创作进入一个黄金时期。……那种追求进步的政治理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乃是盛唐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盛唐诗歌的主流。
―――叶郎、费振刚、王天有主编《中国文化导读》
材料二 大批文化人士及中央级文化团体、报刊移至重庆,重庆成为抗战文化的中心。……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在战火中成长,民族化、大众化、政治化的趋势十分明显,这是文化为抗战服务的必然。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整编
材料三 (14、15世纪)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他们不得不借用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和其他著作,都鲜明地表现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时代精神。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朝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战时期我国文化具有什么特点?1942年4月3日,由郭沫若编写的哪一历史剧在重庆成功首演?
(3)材料三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具有怎样的时代精神?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文化与其所处的时代有什么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三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卫鞅变法的内容。
(2)后来商鞅被守旧的贵族诬告“谋反”,被车裂而死。请你说一说,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并说明原因
(3)材料二中的“秦王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有什么意义?
(4)材料三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起义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5)显赫一时的秦王朝只存在了短短15年的时间,这给了你什么启示?
分析材料回答下列各题题
材料一、
材料二、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永无希望,而中华民国唯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合作后创办的哪所军校?
(2)依据材料二,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的原因是什么?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卖国军阀是哪些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6分)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材料一:两次运动的方式: “师夷长技”变法图强
材料二:两次运动的领导人物:孙中山陈独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材料一中的“变法图强”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他们领导的这次运动成功了吗?为什么?
(3)材料二中的人物“孙中山”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意义是什么?
(4)材料二中的人物“陈独秀”领导的运动提出了“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经历有哪些变化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共10分)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一些西方对强对新疆虎视眈眈,妄图达到侵占新疆的目的。
材料二: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请回答:
(1)19世纪中期对我国新疆虎视眈眈的西方列强有哪些国家?其中的哪一个国家于1858年通过哪一个条约侵占了我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1865年率军侵入新疆的是谁?(请按顺序回答)(5分)
(2)材二中提到的“大将”是谁?这首诗赞扬了他的什么功绩? (3分)
(3)19世纪后期,清政府为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理,又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共15分)
请回答:
(1)以上三幅图片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都分别是在什么战争失败后签订的?
图一:图二:图三:
(2)根据信息提示,写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争与探索的“他”是谁。
“他”主张禁烟并公开在虎门销烟——,“他”领导太平军进行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他”在甲午海战中壮烈牺牲——。
(3)请分别说出这些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4)看到这些屈辱条约的签订的场景结合这些条约签订所产生的影响,谈一谈你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