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
妹妹扮演的角色
作者:安·古德里斯
1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练一部短话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当演员。可是定角色那天,妹妹回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2“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
3“因为我的角色!”
4短话剧中只有4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你的角色是什么?”
5“他们让我演狗!”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剩下我们面面相觑。妹妹有幸扮演“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全家不知道该恭喜她,还是安慰她。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
6总之,妹妹没有退出,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我们都纳闷:一只狗有什么可排练的?但妹妹却练得很投入,还买了一副护膝。据说这样她在舞台上爬时,膝盖就不会疼了。妹妹还告诉我们,她的动物角色名叫“豆豆”。我注意到,每次排练归来,妹妹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
7.演出那天,我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甄妮——豆豆(狗)”。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赶紧往椅子里缩了缩。有一个演狗的妹妹,毕竟不是很有面子的事。幸好,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
8先出场的是“父亲”,他在舞台正中的沙发上坐下,召集家人。接着“母亲”“女儿”和“儿子”先后出场。在一家人的谈话声中,妹妹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手脚并用地爬进场。
9但这不是简单地爬,“豆豆(妹妹)”蹦蹦跳跳、摇头摇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地毯上伸个懒腰,然后才在沙发旁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10接下来,剧中的父亲开始给全家讲故事。他刚说到“夜晚,万籁俱寂,就连老鼠……”“豆豆”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仿佛在说:“老鼠?哪儿有老鼠?”神情和我家的小狗一模一样。我用手掩着嘴强忍住笑。
11男主角继续讲:“突然,轻微的响声从屋顶传来……”昏昏欲睡的“豆豆”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太逼真了!妹妹一定费尽了心思。很明显,这时候的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妹妹幽默精湛的表演使得台下的笑声此起彼伏。
12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抓住了所有观众的心。后来,妹妹说让她改变态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话:“ 。”
1340年后,那句话我仍然记忆犹新。命运赋予我们不同的角色,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再小的角色也有可能边成主角。
摘自2005 年7 月11 日《环球时报》对待演出,妹妹的神情态度先后有很大变化。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写下表。
时间 |
报名时 |
定角色那天 |
排练时 |
排练归来 |
神情 态度 |
热情万丈 |
|
很投入 |
|
通读全文,概括妹妹演出成功的原因。
联系上下文,试写给第12段中划线处补充一个句子。(不超过30字,2分)
爸爸的一句话,让妹妹改变了态度,让“我”40年后仍然记忆犹新。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对待长辈的引导?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段,回答l3—18题。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3)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 ,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 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l930年到l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4)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5)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6)“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7)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一一作为学者的方面。 用自己的话概括节选内容。
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中两个“说”的 不同含义。
为更好地刻画学者闻一多的形象,作者十分注重细节描写。请品析下面句子。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说说开头第(1)(2)节在文中的作用。
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吃尽”“消化尽”“远射”“文化药方”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执著探寻从文化上拯救民族之路径的研究状态。 |
B.文中大量使用对称句式和四字词语,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琅琅上口。 |
C.作者善于合理安排材料详略,如:详写最为艰辛的《唐诗杂论》的写作过程,而略写比较顺利的《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写作过程。 |
D.第(3)节中“‘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是比拟的说法,把当时的中华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 第一步。 |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的三件事
(1)。(2)。(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诚信老爹
王晶晶
①告别的时候到了。85岁的吴乃宜躺在床上,使劲握住来访者的手。其实他已经没有力气了,手上的虎口处一点肉都没有,薄得像层纸,可以被扯起来。他于2014年1月19日凌晨在家中去世,走的时候还不到90斤,已经很长时间吃不下任何东西。
②7年多前的夏天,这个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的老渔民也是这样,躺在床上不吃不喝。那一年,4个儿子出海捕鱼遇到台风“桑美”,老三被桅杆砸中,老四被渔网缠住,老大把救生圈扔给弟弟后自己沉入水中。只有老二活了下来,他的腿部受伤落下病根,还感染了吸入性肺炎,失去了劳动能力。
③吴乃宜和老伴在床上躺了3天,觉得做人都“没啥用”了,直到债主拿着欠条找上门。出事前,4个儿子刚刚借了80多万元换了钢质渔船。承诺并没有随风而逝,尽管没有法律依据要求父亲替儿子还债,可吴乃宜说:“是我儿子的欠条我都认。”
④吴乃宜从床上爬了起来。他领到3个儿子的人身保险、船只保险赔款24万元,家都没回,就用衣服包着几沓钱去了信用社,还了第一笔欠款。渔船被打捞上来,卖了30万元,他一分没留又全部给债主送去。在接下来的6年里,这位老人拾废品、织渔网、卖土鸡蛋。2012年,他终于还完了所有的欠债。
⑤就在人们都以为吴乃宜终于可以安享晚年时,他又倒下了。这一次,他再也没有站起来。晚期尿毒症夺走了他的食欲、体重,最后是生命。社区干部最后一次见到他时,躺在床上的吴乃宜蜷缩着身体,指着胸口用微弱的声音说:“堵得慌。”家人说,只有疼得受不了时,他才会叫出声来。
⑥主治医生说:“他长期营养不良,加上没有及时治疗,肾脏基本都坏了,被耽误了。”
⑦在还债的那6年里,吴乃宜每天只吃两顿稀饭,邻居说这么多年没见他们家买过猪肉。他的背上生了严重的骨刺,实在受不了了,才花几块钱去打一针。前去采访的记者在他家只看到一台老式的柴灶、一个摇晃的饭桌以及一张斑驳的旧木床。
⑧儿媳抹着泪说:“家里桌上经常一点菜都没有,有时菜放了好几天都长虫了,他还在吃。”
⑨可是一旦赚到的钱能凑成整数,吴乃宜就大方地让儿媳全给债主送去。一个饮料瓶能卖几分钱,在沙滩上捡满一筐能卖4块钱;给别人织渔网1万眼能赚1块钱,吴乃宜和老伴织4个小时也才织了5000眼。
⑩他会在凌晨3点突然醒来,嘴里念叨着“还债,还债”。他跟唯一幸存的二儿子说:“我死了以后如果还不完,你必须答应我,自己会还,如果不还,我死都不瞑目的。”在儿子眼中,父亲是个很“硬”的人,过去在谁家借了一颗螺丝都得记在本子上,一买回来马上去还。
⑪2011年,媒体记者报道了吴乃宜的事情。他的故事夹杂在“预约出租车司机被爽约”这类社会新闻里,他被评为当年“感动温州的十大人物”。人们亲切地称他“诚信老爹”,并寄来捐款以及治疗骨刺的药。2012年,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公益人士的帮助下,他还完了最后一笔欠款。
⑫二儿子的身体逐渐恢复,又可以打鱼了,一家人还搬进了新房子,可2013年秋天,吴乃宜突然头晕得厉害,站都站不稳。起初他以为只是感冒,儿子劝了半天他才去了医院,结果发现已经到了尿毒症晚期。
⑬尽管医院减免了全部医药费,但吴乃宜住院两个多月便放弃了治疗。他每周需要做3次透析,每次4至6个小时。为了逗父亲开心,二儿子曾在病床前举着“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荣誉证书,问他认不认识。吴乃宜指了指“道德”两个字,有气无力地说:“我躺着真不道德啊,躺着还有什么道德?”旁边的人都被他逗乐了。
⑭那是他去世前的两个月,一家媒体用摄像机记录下病房里的这一幕:吴乃宜的眼睛都已经睁不开了,说话也走音了,不知为什么,躺在病床上的他突然动了动嘴唇,用微弱的声音问儿子:“现在年底就快到了吧?欠的钱都还了吗?” (《读者》2014.7)给文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几沓()瞑目()解释第①段中加点短语“薄得像层纸”在文中的意思。
。从全文看,文章采用了(记叙顺序),写出了吴乃宜老人
的故事。第⑩段中加点句子“父亲是个很硬的人”怎么理解?
请你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吴乃宜设计一则颁奖辞。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智能语音时代来临
刘露
①自从苹果在iPhone 4S中首次植入个人智能助手Siri后,就刮起了一阵移动语音服务旋风,令其他手机制造商、运营商和其他行业纷纷效仿打造自己的智能语音产品。
②谷歌、微软和其他公司也试图推出能与 Siri 媲美的人工智能产品。此前,微软首席战略与研究官克雷格·穆尼德表示,苹果新型语音导航助手 Siri 并非新技术,微软在该领域的研发时间更早。微软表示,他们或将在 Windows 8 操作系统中推出比 Siri 更高级的语音识别系统。
③谷歌则偏向将搜索技术引入谷歌语音应用里,并推出了针对苹果Siri的Google Now。安卓系统的免费开源和搜索的结合,使Google Now迅速积累了用户,并且在安卓平台制定了以云服务为基础的语音识别与语音播报接口的标准。这一举动无疑为安卓平台上的语音应用开发铺平了道路。
④谷歌语音搜索和苹果 Siri 的成功,也让国内语音市场迅速升温,国内互联网企业纷纷把握 Siri 引发的智能语音开发机遇,百度推出手机软件“百度搜索”实现语音搜索;腾讯和 UC 也竞相推出语音版手机浏览器。
⑤一家国外媒体表示,对于语音识别来说,中文极具挑战性,因为普通话只有400个单音节声音,根据声调予以区别,而且中国还拥有很多种方言和数不尽的地方口音。中文智能语音产业还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而这也将推动中国更多的产业实现更大的全球话语权。
⑥当然,智能语音的应用不仅仅在于手机,在手机上惊艳登场后,智能语音如雨后春笋般蔓延到了智能终端、汽车、智能家电等多个领域。
⑦传统的车载导航产品是用眼睛看的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对汽车驾驶者而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车载语音导航系统则从根本上变革了信息获取的方式,变看为听,并以语音命令的方式进行设备操控,让车载导航更具人性化,使驾驶者出行更安全、便捷。
⑧全新的车载语音导航系统(比如科大讯飞凯越“智语星”)还在优化语音技术的基础上引入语音云平台建设,构建了“云+端”完善的语音助理服务,帮助用户随时随地都能够体验到完善的语音服务;结合车载信息服务的丰富诉求,通过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的加入,支持用户通过自然语音进行POI(兴趣点)搜索、地图导航、即时通讯、音乐调频、资讯搜索等各种车载信息服务。真正实现了新一代智能语音导航产品全环境、自由说、高识别的“4A”服务升级。
⑨此外,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4G网络时代的到来,语音技术必将深度服务于智能交通系统,为疏通交通、车辆调度、信息服务提供更大的支持,为智能交通领域的语音应用提供日臻完善的解决方案。
⑩在家居方面,电视和机顶盒是采用智能语音交互比较积极的行业。传统的电视机和机顶盒的遥控操作都比较复杂,而采用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只需对着遥控器说话,就可以控制电视,输入文字、打开应用、播放视频都可轻松实现。去年三星、LG和联想等都发布了带有专用语音输入功能的遥控器,甚至有的还实现了类似Siri的语音助手的功能。
⑪比如,用户想看时下热播的电视节目《中国达人秀》,他只需对着遥控器说“中国达人秀”,电视就能够迅速搜索到该节目供用户观看;观看视频时,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控制音量、暂停、播放等,实现对播放器的精确操控。此外,用户还可以询问关于天气、新闻、美食、购物等方面的问题。
⑫除了电视,其他家电也不甘落后。海尔空调就展出了行业首个“语音遥控器”,为用户实现对空调的“智能化操作”带来了便捷。用户只需对着小巧的语音遥控器说话,即可进行智能辨识并给空调发出指令实现自动开关机、调温,以及开启省电、自清扫、换气、除甲醛等各类特殊模式,非常简便随心。
⑬虽然目前语音控制还只是限于一些基本的操作,还不能完全替代按键操作,但是语音控制与消费者实现了生动有趣的“交谈”,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和帮助,真正意义上拉近了电器与消费者的距离。
⑭可以想象,人机互动互助的科幻场景将变为现实,用语音操纵电器的时代或将来临。到时,诸如微波炉、电烤箱、空调等电器将会改头换面——取消按键,植入智能语音系统,用户只需躺在沙发上,对家里的各种电器下达命令,电器就能自动完成操作。
⑮另外,汽车、玩具、可穿戴设备都对智能交互技术能提供的全新交互方式抱有很大的期待。语音技术作为一个已经渐渐成熟的基础技术,随着使用面日渐扩大,必将越来越改变传统的人机交互方式。(《百科知识》2014.3)给文中加点的词语注音。予以()日臻完善()
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雨后春笋。
日臻完善。作者认为“智能语音时代来临”的依据是什么?
第⑮段中“必将”一词换成“定会”好不好?为什么?
第⑭、⑮段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最后一个鸡蛋
整个鸡家族都不甘心自己在地球上的地位——任人宰割,供人食用。鸡王决定扭转鸡家族的处境,于是就召集幕僚想办法。
“要想人类放弃吃鸡很难。”一个幕僚说,“他曾经用十斤鸡蛋收买了人类中一位写东西的人,让他在报上写文章说,吃鸡容易患癌症!可人类还是照吃不误。”
“依我看,人类吃咱们并不是因为恨咱们,而是说明他们离不开咱们。”另一位年纪大点的幕僚说,“不如,大王下一道圣旨,命令所有母鸡停止下蛋,保证人类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对待咱们了。”
“停止下蛋?”鸡王吃了一惊。
“对,停止下蛋。没有鸡蛋就不会再有小鸡出生,光这一点,就够人类伤脑筋的了。”幕僚说。
5分钟后,鸡王向整个鸡家族下达了圣旨:停止下蛋!
当人类发现全世界所有的母鸡都不下蛋了时,地球上只剩下一个鸡蛋了。人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地球上的鸡吃一只将少一只,最终灭绝。人类专门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会议的结果是制定了一部关于保护珍稀动物——“鸡”的法律。鸡终于改变了卑微的地位,加入珍稀动物的行列。
人们以拥有一只鸡为荣,狗和猫的地位一落千丈。在公园里常见到牵着鸡散步的达官贵人。一只鸡的售价已高达上千美元。
地球上惟一的那个鸡蛋更是价值连城,光是守护它的军队就有两个旅之多。这个鸡蛋的妈妈是最后一个听到鸡王圣旨的,当时她正在下蛋,想把这个蛋退回到肚子里已经是不可能了,于是,她成了地球上惟一一个鸡蛋的母亲。人们将延续鸡的生命的期望寄托在她身上,人们给她吃最好的食物,为她建造了豪华的住宅,还让她上报纸上电视。
这只母鸡日益显赫的地位渐渐引起了鸡家族其他成员的不满。同样是鸡,凭什么她吃的好,住的好,还能上电视?就因为!
于是,在某一天的上午,另一只母鸡违抗鸡王的圣旨,公然下了一个蛋。这只母鸡立刻成了全球新闻的焦点,她的待遇马上超过了前一只母鸡。
鸡家族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紧接着第三个鸡蛋出生了。
第四个鸡蛋问世了。
第五个鸡蛋诞生了。
第六个鸡蛋降临了。
鸡王感到大事不妙,连忙再次降旨制止母鸡下蛋,但他已经控制不了他的臣民了。所有的母鸡都想比别的鸡过得好,她们拼命地下蛋。
于是,保护鸡的法律取消了。
没有人牵鸡去公园了。鸡又重新出现在餐桌上了。
鸡王不甘心,还想继续降旨制止母鸡下蛋,被幕僚劝阻了。幕僚说:“没有必要。因为人类已经掌握了对付鸡不下蛋的方法。”
(摘自《郑洁渊童话集》)通读全文,在横线上填写鸡家族改变自己地位的过程。
任人宰割——()——()——地位提高——()——保护法律取消指出文中第三段加点词“这样”的含义。
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补写出文中横线处的内容。
就因为!结合全文内容,概括结尾处幕僚所指的人类“对付鸡不下蛋的方法。”
向日葵
尤今
到伦敦度假,住在女儿的公寓里。 那天,约好在她下班后共进晚餐,做事有条不紊的女儿体恤地说道:“餐馆坐落在九曲十八弯的窄巷里,不太好找,你们就在餐馆附近的小公园等我吧。”
早上出门时,气候温凉,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天色愈暗,气温愈低,到了傍晚,气温居然降至6摄氏度。我和老公提早十分钟来到游人寂寥的小公园,那种砭骨的寒风夺命似地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了。到了七点整,一向准时的女儿踪影不见,我们的手机偏又留在公寓里忘了带,无法联系。
寒风肆无忌惮,我冻成了冰湖底下一尾郁悒的鱼。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蟥一样往我心里钻。到了七点半,我的脸已幽幽地长出一层青苔。 “天气这么冷,她竟不为我们着想!”我口出怨言,“简直就是个工作狂啊!”“唉,”老公叹气,“伦敦的工作压力真是太大了!”
七点四十分,女儿才气喘吁吁地赶到,连声道歉:“爸爸,妈妈,对不起,对不起!工作堆积如山,做不完呀!”我和老公对看一眼,果然不出所料!
冻得有如一片在树梢瑟缩颤抖的枯叶,我的声音,比雪更冷:“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你过去守时的好习惯,去了哪里?”说着,径自往前走,不再看她一眼。
到了餐馆,女儿轻车熟路地点了各种美食。刺身、煎和牛、鳗鱼饭、酱渍豆腐、软蟹手卷、天妇罗……可口的美食一道接一道地上,然而,我觉得心里冒出了很多冻疮,灼灼地痛,半点胃口也没有。
女儿欢欢喜喜地说着办公室里的一些趣事,我没有答腔,只一筷一筷闷闷地吃,一心只想快点回家盖上厚厚的被子蒙头大睡。
第二天,日上三竿才醒来。薄薄扁扁的阳光从窗隙硬生生地挤了进来,看看钟,哟,九点多了!奇怪的是,厅里竟传来了女儿和她爸爸说话的声音。我翻身起床,走出厅外,还没开口,女儿便说了:“妈妈,我今天请假。”我讶异地问:“咦,你的工作不是堆积如山吗?”她笑嘻嘻地说:“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
桌上,放了一大束精神抖擞的向日葵,黄艳艳,活鲜鲜的,大蓬大蓬的热情源源不绝地释放。向日葵旁边,有个奶油蛋糕,还有一张卡片。
卡片里,装着女儿圆润的字体:“亲爱的妈妈:记得吗?那一年,您到土耳其旅行,看到漫天漫地的向日葵,回来向我出示照片,满脸陶醉地说:那种美啊,简直惊心动魄呢!您每回看到玫瑰花、荷花和桂花,都露出馋馋的目光,想吃它们;唯独向日葵,您打从心坎里爱着它宠着它。妈妈,我和哥哥们,其实都是您的向日葵;而您,就是我们的阳光。”
读毕,抬起头来时,女儿絮絮地说道:“妈妈,昨天下班后,我赶去办公室附近那家花店,不巧它因事休业;匆匆坐计程车去另一家,又碰上塞车,我真的急坏了呀!终于买到了您最喜欢的向日葵后,然后赶回家把它藏好,这样一来一往,才会迟到的呀!”
说着,又笑眯眯地自问自答:“您猜我把花偷藏在哪儿?贮藏室!可是我又担心它难以透气,半夜起来还浇水呢!”
这一天,是我的生日。可是,在这一刻,我的眼眶里,却都是泪。梳理本文故事情节,说说我开始因为什么事情而生气,最后又因为什么事情而感动。
本文开头两段着意交代女儿做事有条不紊一向准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蟥一样往我心里钻。到了七点半,我的脸已幽幽地长出一层青苔。文章末尾说“在这一刻,我的眼眶里,却都是泪”。请揣摩此时我的内心活动,并加以描摹。(不少于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