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为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Ⅰ.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
Ⅱ.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
(2)步骤Ⅱ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
(3)该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为了控制钢球 的大小,木块的作用是为了比较钢球 的大小.
(一)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
钩码重/N |
钩码上升的距离/cm |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 |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cm |
机械效率 |
1 |
2 |
8 |
0.8 |
24 |
83.3% |
2 |
4 |
5 |
1.5 |
15 |
|
3 |
6 |
10 |
90.9% |
(1)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
(3)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请你作出恰当的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有关(写出一种影响因素即可).
(二)夏天,小杰去海边游玩时发现:中午沙子较热,海水较凉,而傍晚沙子较凉,海水较热。对此现象小杰提出了猜想:可能是沙子吸热或放热后,温度变化的比水大。
(1)为验证猜想,小杰找来了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水、沙子、搅拌棒、细线、火柴、天平,除此之外,她还需要________。
(2)实验中,小杰选用了两个火焰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沙子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中:为了研究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需要控制水和沙子的初温、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以及水和沙子的________相同。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将不同的实心物体浸没在水中后放手,发现有的物体上升到水面,有的物体下沉到容器底部,有的静止在水中不动,为了研究实心物体质量和体积对此现象的影响,他们用水做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
物块 |
质量m/g |
积体V/cm3 |
现象 |
1 |
A |
7.5 |
30 |
上升到水面 |
2 |
B |
25 |
50 |
上升到水面 |
3 |
C |
24 |
24 |
静止在水中 |
4 |
D |
21 |
12 |
下降到底部 |
5 |
E |
100 |
40 |
下降到底部 |
(1)李明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和2与5的数据现象,得出结论:在液体中,物体的上升和下降跟它的体积无关,跟它质量有关,且质量小的物体上升,质量大的物体下降。刘华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和2与5的数据及现象,得出结论:在液体中,物体的上升和下降跟它的质量无关,跟它的体积有关,且体积大的物体上升,体积小的物体下降。
请辨断:李明的结论是的,刘华的结论是的。(填“正确”、“错误”)(2)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及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当时,液体中的物体上升;
当时,液体中的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当时,液体中的物体下沉。
(3)由此我们可知,潜艇是在排水体积,浮力(选填“变大”“不变”“变小”),通过水舱(选填“注水”或“排水”)从而实现下潜的。
对比“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和“测定物质密度”两个实验,它们的不同之处是(选填“实验仪器”、“实验目的”或“测量的物理量”)不同.小宇想测一大块矿石的密度,于是他用工具截取了其体积的1/10,设计如下实验步骤,请帮他补充完整:
(1)用托盘天平测出小矿石的质量m,如图(a)所示,为;(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0
这“适量”是指;
(3)用细线系好小矿石,将其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水面的刻度V1,由(b)可知,小矿石的体积为,则该小矿石的密度为kg/m3,整块大矿石的密度为g/cm3 .
(4)若仍然使用这些器材,“能”或“不能”直接测出这块大石块的密度,因为。
(1)将下图中三种仪器的测量结果(数值及单位)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空格中。
(2)童话世界里也有很多物理知识.图甲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一些(填“平”或“凸”).象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填“前面”或“后面”),因此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乙图中小红帽能分辨出说话的不是外婆,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丙图中白雪公主手上的毒苹果(填“发出”、“反射出”或“折射出”)诱人的红色光,使她上当受骗.
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他得到如下数据
物质 |
次数 |
质量m/kg |
升高的温度Δt/℃ |
加热的时间t/min |
水 |
1 |
0.1 |
10 |
2 |
2 |
0.2 |
10 |
4 |
|
煤油 |
3 |
0.1 |
10 |
1 |
4 |
0.2 |
10 |
2 |
(1)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有关。
(2)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