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第十条 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对地主亦分给同样的一份,使地主也能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请回答:(1)材料一集中体现“民生主义”思想的是哪一点?材料二出自新中国哪一法律文件?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民生问题的内容有何相同之处?结局如何?
2005年 4、5月间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来大陆访问,让我们看到了中共积极谋求合作,致力于台湾问题和平解决的愿望和努力。请回答:
(1)历史上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分别是在什么时期?
(2)你认为国共两党还会实现第三次合作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壮举。请回答:
(1)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2)长征开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红二、四方面军于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3)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是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有哪些?
请认真阅读下列两份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高粱叶子青又青,
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
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
杀人放火真是凶!
中国军队好几十万,
“恭恭敬敬”让出沈阳城!
——民间小调
材料二:
(1)材料一描述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史称什么事件?;几十万军队奉谁的命令让出沈阳城?此人对日军进攻采取什么政策?
(2)由于实行这一政策,导致了1936年12月12日(材料二)什么事件的发生?事件的组织者是谁?发动这一事件目的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派谁为全权代表前往参加谈判,解决材料二反映的事件?这一事件在我党积极努力下最后得到怎样的解决?
(4)这一事件的解决有什么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1)请写三国的名称。
(2)材料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发生在 年的 (战役)
(3)面对曹操“拥百万之众”之势,诸葛亮在材料中提出了什么策略?这个策略在此后有何成功的实践?产生了什么影响?
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交往与文化往来频繁,请读下图,探寻远去的历史。
(1)图中箭头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的“ ”,这条路线的起点是 即今天的 市。
(2)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 (朝代),对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物是 。
(3)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我国西北部地区,西汉政府设置的机构是 。
(4)这条路开通后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你知道当时中国有哪些先进技术相继西传?想一想,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在今天看来,对历史发展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