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敬畏自然》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①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②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③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④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下面是对第①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个问句都是反问句,比用一般陈述句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 |
B.用了拟人的手法,说宇宙硕人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 |
C.低级生命形态,即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隐藏着生命”,也有“生命的萌芽”。 |
D.石头里有“生命的呐喊”其实是作者的想象,因为石头确实没有生命,也不可能活转过来。 |
“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中的“它们”所指的内容最精确的一项是( )
A.宇宙的其他部分、其他生物。 |
B.宇宙智慧的创造者。 |
C.宇宙之美的展示者。 |
D.宇宙、自然。 |
对选文得出的结论表达的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应该敬畏自然。 |
B.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 |
C.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
D.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 |
结合全文,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敬畏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 |
B.自然界有不可战胜的神力,人类在其面前是渺小的,不能对它轻举妄动,多少透露作者的消极情绪。 |
C.“敬畏自然”就是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D.自然界的奥妙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一切事物生成都太神奇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同大自然相比的,要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地一个组成部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仲夏时节,科尔沁沙地西缘,天空湛蓝如洗,挂着如丝如缕的白云。微风吹拂,脚下一尺多高的苜蓿草随风翻滚,泛起一波波绿色的涟yī.抬眼远tiào,连绵的绿海涌着波浪,在起伏的沙地上蜿蜒地伸向田野。
(选自《赤蜂日报》)
(1)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湛蓝 如丝如缕
(2)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涟yī 远tiào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①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②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迎亲的车队,一群人围在接新娘的头车前急得团团转。上前一看,一个轮胎瘪了。新娘马上就要下楼,宝马失前蹄,要误大事。正当大人无解时,这个孩子上前说:“没事,你使劲用脚踹它。”司机半信半疑,大家顾不了许多,一顿乱脚。奇迹出现,轮胎渐渐饱满。人们齐问:“这是怎么回事?”孩子慢慢道来:“这款车的车胎被扎后有自充气功能,只要用脚踹踹就行,还可延长行驶很多公里,确保你能开到维修地点。”父亲大奇,“你怎么知道?”“家里不是订有《汽车族》杂志吗?没事闲看来的。”这是阅读的作用。阅读让你长知识,让你聪明。
③要问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其实不如先问一下为什么要吃饭。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不吃饭不能长身体,会肉体死亡;不阅读不会有思想,要精神死亡。正如营养不良,会造成身体发育的缺陷:面黄肌瘦、腿细脖长、鸡胸龟背等等,不读书也会造成精神方面的缺陷,如自私、狭隘、孤独、浮躁、虚荣、骄傲、多疑、胆怯等等,生活得不阳光、不自信、不幸福。有什么样的阅读,就有什么样的收获。它决定着人的知识、思想、意志、审美、情趣。这是从人自我丰富的一面来说。
④如果你不只是为“美食”,又从阅读而进入了创造,比如写作,就更知阅读的重要。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背得美文200篇,不会作文也会“搬”。偷什么?从经典中偷来火种,点亮自己;搬什么?搬来救兵,充实自己的文章。古人有集句写诗之法,全用别人旧句。那是一种在阅读基础上的积木式训练。作文虽不能全篇集句,但借词、借句、借典、借气、借方法,还是需要的。这一切都要通过阅读来解决。当然,这只是以写作为例。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因为阅读是启蒙,是积累,是钥匙,是开关。那个十多岁男孩如果对汽车一直阅读研究下去,也许会成为汽车发明家、汽车大王,正如伽利略、达尔文、歌德小时就开始对物理、生物、文学的阅读。
⑤忽然想到一个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克服军营的枯燥冷寂,提高士气,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战争打赢了,这些图书功劳不小。一个战士,配发枪支、罐头的同时还配发图书,这再次说明,不管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岁月,精神与物质同样不能少。
⑥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为了健康那一半的生命。
(作者:梁衡 本文有改动)
(1)本文开篇讲了一个生活中真实的事例,用意何在?
(2)第③段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试作简要分析。
(3)本文第④段从哪些方面论述了阅读的重要作用?
(4)结尾划线句中的“那一半的生命”指什么?
(5)本文作者认为“阅读可以丰富自我”,谈谈你读了高尔基的《童年》之后,有何收获。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石墨烯,有惊喜
①和金刚石一样,石墨是碳元素的一种存在形式。不同的是,由于原子结构不同,金刚石是地球上最坚硬的东西,石墨则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常做成石墨棒和铅笔芯。石墨烯就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只由一层碳原子在平面上构成。
②可以说,石墨烯的特点之一就是薄,堪称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只有一个原子那么厚,约0.3纳米,是一张A4纸厚度的十万分之一,头发丝的五十万分之一。同时,它又能导电,电子在石墨烯中的运动速度达1000千米/秒,是光速的1/300.目前世界上最薄最轻最强的全新材料石墨烯,硬度比最强的钢铁还要强100倍。
③石墨烯的出现,有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惊喜。手机充电可以“秒充”,手机屏幕可以轻易弯曲甚至折叠,汽车可以使用石墨烯导静电轮胎,避免摩擦起电发生爆燃……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到节能环保,利用石墨烯的特性,很多领域很可能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④用石墨烯替代硅,可以提高电子芯片的性能。由石墨烯制作的器件,理论上频率可以达到硅的十倍甚至上百倍,可以在雷达上应用,大幅提高雷达的分辨率。 石墨烯另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应用领域是电能的储存。在天津电源研究所,这里的科研人员正在开展最先进电容器的研究。电容器与电池一样,都能用来储存电能。它的优势在于充电速度快,几分钟就能充满,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几万次。但它存储的电量不如电池多,还无法通过存储足够多的电能在生活里派上大用场。通过对石墨烯材料进一步改性研究,科研人员正在让电容器的储电能力一步一步向电池靠拢,而同时它拥有的超快充电速度,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未来,当充电设施越来越完善时,电动汽车使用石墨烯电池,可能花两三分钟就可以把电充满。
⑤当然,石墨烯的神器性能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同时,技术层面还存在着不少挑战,真正大面积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余建斌 李晓辉 吴杰 本文有改动)
(1)简述本文的说明思路。
(2)第①段划线句子中加点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3)第②段划线部分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第④段从哪些方面对石墨烯的应用作了展望?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列各题。
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它承载着我对于家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朴实平凡的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即便你从未亲眼见过生命力旺盛的油菜花,从未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漫山遍野盛开的油菜花,这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是故乡的生产与生活,农事与家事。
而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故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这些故乡的他(她)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她)们时,才会越发感觉到这种美好。
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
(作者:舒翼 本文有改动)
(1)本文的题目很具艺术性,请作简要分析。
(2)本文主要写油菜花,作者为什么还写了一些其他的花。
(3)作者为什么说“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
(4)请结合全文内容简析本文层层递进的表现手法?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经典和我们
周国平
①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做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
②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作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③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经典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为如此,在阅读它们时,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在这个意义上,经典属于每一个人。
④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阅读经典呢?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做闲书轻松地读。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内容。阅读经典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浸染和熏陶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阅读经典的确很像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阅读经典当做最好的消遣的,他们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我的意思是说,阅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阅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中,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很遥远。
⑤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就在我们身旁,其中的财富属于我们每一个人。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凡是领略过此种享受的人应该会同意,倘若一个人活了一生一世,却从未踏进这个宝库,那该是多么巨大的损失啊。
(选自《在维纳斯脚下哭泣》,有改动)
(1)阅读第②段,请从人文性和经典性两方面简要说明“人文经典”的内涵。
(2)作者主张把经典当做闲书轻松地读,并且认为阅读经典很像一种消遣。请概述作者的理由。
(3)关于“经典和我们”,本文主要论述了哪三个问题?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4)作者认为真正的阅读是阅读过程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请从下列备选故事中任选一个为例,简要说说你阅读这个故事后获得的感悟(60 字以内)。
【备选故事】①三打白骨精 ②鲁提辖拳打镇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