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利用垃圾,首先要对垃圾进行分类。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他们在垃圾房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并没有分类放置。造成这种现象可以排除的原因是( )
| A.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 B.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多 |
| C.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 | D.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 |
读图,回答25~26题。
图中地形特点( )
| A.海岸线平直 | B.以平原为主 | C.地壳稳定 | D.以山地、丘陵为主 |
1月份时图中( )
| A.①比③降水多 | B.②比①降水多 | C.③比①降水多 | D.①地多见热带气旋 |
读图,回答23~24题。
①②两图所示区域共同的自然特征是( )
| A.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冲积平原 |
| B.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
| C.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 |
| D.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
有关①②两区域的人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稠密,自然增长率都较高 |
| B.两区域南部均以电子工业为主 |
| C.②区域北部为重要的粮棉产区 |
| D.①区域城市群目前发展迅速 |
读“北纬30°附近三个三角洲位置示意图”,回答21-22题。
关于三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三条河流的汛期在时间上不一致 |
| B.三地的气候特点相似 |
| C.三地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
| D.三地的植被类型相同 |
关于以上三角洲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灌溉水源是三地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 B.三地生产的主要农作物都有棉花 |
| C.三条河流两岸都曾是世界古文明的发源地 |
| D.三地都有本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
读表,据此回答19~20题。
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表
| 地点 |
① |
② |
③ |
④ |
| 年降水量(mm) |
15.6 |
466.6 |
777.4 |
205.4 |
| 一月平均气温(℃) |
-8.5 |
-6.6 |
-1.2 |
-9.0 |
| 七月平均气温(℃) |
27.4 |
23.5 |
23.9 |
23.6 |
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海拔高度 | D.洋流性质 |
下列关于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
| 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
|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
| 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
该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读图完成17~18题。
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 ( )
| A.河流分布 | B.地形特征 | C.商店布局 | D.客货流量 |
为了较合理地得出丙图,需要叠加的图层有 ( )
| A.甲与乙 | B.甲与丁 | C.乙与丁 | D.甲、乙、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