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人与规律的统一 |
D.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能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别的是()
①“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荀子)和“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
②“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和“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和“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朱熹)
④“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和“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哲理小说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喜爱,其重要原因就是那些人生哲理贴切地表述着人的情感、人的经历、人的精神家园……哲理小说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表明()
A.哲学是一种智慧,是美好生活的向导 |
B.哲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本质的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 |
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 |
D.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 |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体现了()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 B.实践决定认识 |
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D.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时,曾激怒了一直把牛顿力学奉为真理的世界的100名著名教授,他们联合发表声明:爱因斯坦错了。但爱因斯坦却幽默地说:“如果我错了,只要1个证明就够了,何需100个呢?”这说明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
A.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
B.真理总是不断变化的 |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D.真理是绝对的 |
洛克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他的观点否认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