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 根据《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1)》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比重不足4%,而美国则占了43%。当前,美国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25%。按照国际惯例,文化产业占到GDP的比重必须要占到5%或者5%以上,才能算是支柱产业。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提出将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当前文化产业占我国GDP约为2.5%,如以按2015年GDP5%计算,未来5年复合增速将达到37%,超过过去五年大多数工业行业复合增速,较其本身增速也将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
材料二:根据《嘉兴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到2015年,通过 “文化强市”建设,嘉兴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一方面,嘉兴南湖、乌镇、西塘等红色旅游和古镇资源丰富,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跟当地的人文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开辟出一条有嘉兴特色的文化产业之路;另一方面,高铁的开通为嘉兴交通带来了更多的便利,而相对较低的创业和生活成本也是嘉兴吸引人才、发展高科技和文化产业的一个有利条件。
(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我市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的原因。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博物馆是我们分享群体记忆的地方。
【点击首博】
同学们点击首都博物馆的网站,看到了很多展览信息:(见下图)

(1)丰富的展览内容,反映了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请写出该方针的具体内容。
【走进首博】
走进首都博物馆,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是“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中秋节拜“兔儿爷”、冬至日的“九九消寒图”、过小年“糖瓜祭灶”……,大家赞叹之余,也不禁惋惜传统民俗在现实生活中的消逝。有同学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能丢掉我们的“根”,应当把这些传统民俗都恢复起来。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你赞同把传统民俗都恢复起来吗?请说明理由。

我们每天接触的媒体中,有很多政治活动的消息。
材料一:

(1)请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政治生活》中的哪些监督方式。
材料二:随着“三公”经费公开的部门数目不断增加,也听到了公众各种各样的质疑:
“公开的数据可信吗?是不是真的?”
“一些数据是‘雾里看花’,没有项目的细化,根本看不懂!”
“各部门想公开就公开,不想公开就不公开,有没有准儿呀”……
(2)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公众的质疑。

你脚上的鞋是Made In China吗?
过去30多年里,运动用品制造商耐克公司的运动鞋生产基地就像候鸟一样,顺应各地劳动力成本的变化,不断迁移——最早设在日本;后来移到了韩国和中国台湾;此后迁至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和中国香港;1981年,耐克在中国和印度之间权衡,选择了在中国生产运动鞋;30年后的今天,越南已经取代中国成为了耐克的第一生产大国。
“越南取代中国成为了耐克的第一生产大国”,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给我国的经济发展传递了怎样的信息。

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
在社会生活中,不论是国家的政治活动和经济、文化建设,还是人民群众的生活,都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撑。某校高一(2)班同学,围绕“国家财政”这个话题,开展了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情境一:有同学从网络上了解到,2011年1—11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9730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0568.49亿元,增长26.8%。财政收入的增长较快,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物价水平上涨、企业效益较好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1)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情境二:伴随城市改造建设的不断推进,许多城市走上了快速“翻新”的发展道路。城市“翻新”的过程中,政府要努力做好拆迁户的安置工作,通过实施国有土地房屋拆迁货币化安置,努力保证群众利益的最大化。在拆迁腾出的土地上,政府要通过财政支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布局优化,创建“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资源集约”的新格局。
(2)结合材料,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政府财政在城市“翻新”中的作用。
情境三:2011年以来,“涨”声连连,我国各种商品价格轮番上涨,通胀预期不断增强。稳定物价,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调控的紧迫任务。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是2011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
(3)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请你对国家的财政政策提出合理化建议。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福建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福建省三次产业比例变动状况表(%)

(注:目前,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在60%—80%之间)
材料二: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福建省政府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2015年我省三次产业比例争取为:9.5:46.5:44)奠定良好的基础。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福建省政府的各项措施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