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一是用DNA测序仪测出的某生物的一个DNA分子片段上被标记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排列顺序(TGCGTATTGG),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据图一推测,此DNA片段上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 ▲ 个;如果此DNA片段连续复制3次,需游离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 个。
⑵ 根据图一脱氧核苷酸链碱基排序,图二显示的脱氧核苷酸链碱基序列为 ▲ (从上往下序列)。
⑶ 图一所测定的DNA片段与图二所显示的DNA片段中的(A+G)/(T+C)均为 ▲ 。图一中的DNA片段与图二中的DNA片段中A/G比分别为 ▲ ,该指标可以反映DNA分子的特异性。
⑷ 从理论上分析,若测定某女生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序列,则至少要测定 ▲ 条染色体。
⑸ 某人用32P标记噬菌体,让其在不含32P的细菌培养基中繁殖5代,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 ▲ 。若用35S标记该噬菌体,让其在不含35S的细菌中繁殖5代,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 ▲ 。
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如下图。
(1)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在中将CO2 转化为三碳糖,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
(2)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的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 。
(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的含量增加。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输出叶片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降低,进而在叶片中积累。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光合作用。
(5)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未遮光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只去除
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则支持上述推测。
为研究酵母菌发酵的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①号、②号试管中均加入3mL蒸馏水和少许0.1%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溶液,直至溶液呈蓝绿色时为止(当环境偏酸性时,BTB溶液呈黄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设计②号试管的作用是。
(2)在实验过程中,①号试管中溶液颜色发生的变化是,其原因是。
(3)图乙中哪条曲线能正确表示玻璃管释放气泡速率的变化?。
(4)若要证明释放的气泡是酵母菌所产生的,就需要设置一个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可在原设计的实验基础上如何改动?。
胰岛素是人体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激素。形成胰岛素的过程是:先由109个氨基酸合成前胰岛素原,然后前胰岛素原经一系列加工形成由51个氨基酸、两条肽链组成的胰岛素,并最终分泌出细胞行使功能。
(1)前胰岛素原是在上合成,该细胞器由和两种成分组成。
(2)从前胰岛素原到胰岛素,肽键数目减少个,肽键的通式。
(3)胰岛素的加工发生在和两种细胞器中。
(4)胰岛素最终分泌出细胞的方式为,依赖于细胞膜的。
图1是某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转化示意图,①~④表示生理过程。图2是在“探究光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活动中得到的实验结果。请回答:
(1)图1的①~④中属于需氧呼吸的是 (填标号),需氧呼吸的场所是 和 。
(2)图1的①~④中属于光合作用碳反应的是 (填标号),完成④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的物质是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突然停止光照,则三碳酸含量的瞬时变化是 (填“增加”或“减少”)。
(3)图2中,如果连续阴雨一星期,白天的光强度始终为A,则这段时间内,该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将 (填“增加”或“减少”)。
为了验证酶的专一性,现用可溶性淀粉溶液、蔗糖溶液(两者都是非还原糖)以及淀粉酶溶液、本尼迪特试剂等材料进行实验。
(1)实验步骤:①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然后按照下表中的要求进行操作。
②轻轻振荡这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左右的热水中,保持5min。
③取出试管,各加入1mL并振荡摇匀。
④将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50~60℃的热水中,保持2min。
⑤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内溶液发生的变化。
(2)实验结果:。
(3)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