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草履虫和栉毛虫为池塘中常见的两种原生动物。在自然水域中构成捕食关系(栉毛虫以大草履虫为食物)。为了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两者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以下两组实验:
实验一:在一定容积的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定期测量两个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
实验二:在一定容积的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为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定期测量两个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实验一和实验二种群数量变化的是( )
(注:实线表示大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虚线表示栉毛虫种群数量变化)
| A.甲表示实验一种群数量的变化,丙表示实验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
| B.乙表示实验一种群数量的变化,丙表示实验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
| C.乙表示实验一种群数量的变化,丁表示实验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
| D.甲表示实验一种群数量的变化,丁表示实验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用KNO3溶液代替蔗糖溶液现象会更明显 |
| B.用甲基绿试剂和吡罗红试剂对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发现细胞核呈红色、细胞质呈绿色 |
| C.叶绿体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层析分离后得到四条色素带,其中呈蓝绿色的是叶绿素b |
| D.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与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虽然其成分相同但用法和用量均不相同 |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衰老后,新陈代谢速度减慢,细胞质不再流动 |
| B.有的动物细胞内的ATP可能全部来自细胞质基质 |
| C.真核细胞内的生物膜能把细胞分成许多小区室,使多种反应互不干扰 |
| D.神经元细胞的突触小体释放出的化学递质直接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
西藏地区空气中O2含量只有平原的40%-50%,长期生活于此的人,体内获得直接能源的生理过程主要是
| A.无氧呼吸 |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 C.有氧呼吸 | D.磷酸肌酸的能量转移 |
在群落演替中,下列哪一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 |
| 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
| C.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主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
| D.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
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既是体温调节的中枢,也是温度感觉的中枢 |
| B.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激素同时也能传导神经冲动 |
| C.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行反馈调节 |
| D.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并能够合成抗利尿激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