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增加而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b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
B.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
C.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 |
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
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中A所示.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如图中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大 |
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
B.升高温度可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
C.20℃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g |
D.4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
在温度不变时,某物质的溶液M1经过如下变化:,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M2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
B.M3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C.M2和M3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
D.将M3溶液再蒸发5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2g |
在20℃时,刘冰同学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氯化钠固体,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 |
B.图②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
C.图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40g |
D.图③和图④中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将0.5g某物质在20℃时溶于10g水中即达饱和,则一般把这种物质的溶解性划分为()
A.易溶物质 | B.可溶物质 | C.微溶物质 | D.难溶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