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和日本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了一场激战,战争中,致远号勇往直前,在危急时刻,向敌舰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
材料二: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三: 卢沟桥被绑架了/万里长城被列为战利品/作为献给岛国皇妃的项链,南京城改作靶场/划为占领者的猎区
——张志民《以卢沟桥的名义》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战役?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什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中国的战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4分)
(2)材料二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其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反法西斯斗争的结果如何?
(3)据材料三,卢沟桥在哪一年被谁“绑架”的?为什么诗人说“南京城改作靶场”?(2分)
(4)从战争的结果中,你获得怎样的认识?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变法。
(1)商鞅是在哪一个诸侯国进行变法?
(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有人认为他的变法失败了,有人认为他成功了。你认为判定变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商鞅变法?请用史实说明。
(3)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改革有怎样的启示?
福州外国语学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如图,请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回答以下问题。
(1)为本图起一个适当的名字。
(2)从图上看,这一时期发生了哪些重要战役?(写出两个,每个2分。)
(3)请据图战国七雄具体指的是哪些主要的诸侯国。(写出七个,每个1分。)
这个工程采取中流作堰的方法,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在沙石冲积很深的河床上,中流作堰十分艰难。李冰在群众的帮助下,用竹篓装满鹅卵石,再连成数丈一段,投入江心,一层层垒叠起来,一道牢固的分水堰终于筑成了。汹涌澎湃的岷江水,依从人的意志,一分为二,进入内外二江。……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这个工程”指的是哪一工程?
(2)依据材料,这个工程有什么作用?(写出两点,每小点2分)
(3)联系所学知识说说,这个工程给当地带来怎样的变化?(写出三点,每小点2分)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原文大意: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使天下一致归正。)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请回答:
(1)“管仲相桓公”的史实发生在什么时候?
(2)管仲采取哪些措施辅佐齐桓公?(写出三点,每小点2分)
(3)“管仲相桓公”的结果是什么?
盘庚将都城迁至镐(今陕西西安),从此商朝得以稳定发展,并且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这种看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