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④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图:“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图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2011年1至4月,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需要的费用减少了
②2011年1至4月,美国居民来中国旅游消费的费用减少了
③2011年1至4月,中国出口到法国的纺织品更具竞争力了
④2011年1至4月,中国从德国进口的机械设备变得便宜了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11年5月19日从农业部渔业局了解到,尽管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和区域间不均衡加剧,但由于我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加工产业链和稳定的出口渠道,加上日本核泄漏事件后日本和欧美等主要水产品进口国对我国需求增加,预计今年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将保持较为平稳增长。这告诉我们
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
②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下降,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上升
③及时了解市场供求变化,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经营
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是以“走出去”为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我国古人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种观点在现在仍具有积极意义。回答下列各题。
道家强调“道法自然”,认为人类应该以自然为师,顺应自然。这一思想启示我们:

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B.认识和改造自然必须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和基础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没有本质区别
D.只能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能改造自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过分强调“人定胜天”,造成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近年来,根据这种现状,我国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一过程表明:

A.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D.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需要一个科学理论的指导,从1845年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工人运动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创作活动,先后撰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纲领》、《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光辉著作。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B.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D.坚持群众路线

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缘由可看出

A.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B.哲学都是在批判神学的宗教思想中产生的
C.真正的哲学在于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D.哲学就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