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楚悼王素闻(吴)起贤,(吴起)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史记·卷65孙子吴起列传》
材料二 (商鞅)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令行于民期年(一年)……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令之不行,自上犯之”……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      
——《史记·卷68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内容方面有何相同之处?原因何在?
(2)材料二的目的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达到?
(3)概括以上两条材料的结果,并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4)你认为商鞅变法的哪一经济措施对后来的封建经济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商鞅要采取这一政策?试分析其主要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四 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说明了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哪些特点?
(2)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3)近代民族工业的上述特点和处境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如何?这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有何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二 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藉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请回答:
(1)材料一实际上反映的是清朝的什么政策?
(2)材料二中乾隆皇帝所言是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3)基于以上根本原因,明清两代还采取过哪些相关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下面,我们要谈的是第二次政治选择,……辛亥革命以后的政治精英把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当做推行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当时的人们不约而同地认为西方的民主政治是最先进的政治,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当时的中国是二十二个独立的省,他们各自为政,要让他们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那只能采取一省一票的方式,形成一个共和国,一个联邦国家,所以中国当时就走上了多党竞争的议会民主制度。当时的中国一下子涌出了三百多个政党,无穷无尽的党争,而各党都各自运用自己的政治资源,在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情况下来进行议会的争夺,最后导致了矛盾冲突不可调和,……多元民主政治就失败了。
——摘自萧功秦《民国初年议会党争民主政治失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后政治精英把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当作中国现代化载体的原因,说明材料中“第二次政治选择”的含义。
(2)指出当时“矛盾冲突不可调和”的表现,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辛亥革命后的民主政治实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在谈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指出:“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全集》
材料二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三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的起点。
——颜炳罡 《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
(1) 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简要说明。
(2)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什么局限?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追逐同一目标的一连串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发生,证明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统治之下时,那么人民就有权利,也有义务推翻这个政府,并为他们未来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这就是这些殖民地过去逆来顺受的情况,也是它们现在不得不改变以前政府制度的原因。当今大不列颠国王的历史,是接连不断的伤天害理和强取豪夺的历史,这些暴行的唯一目标,就是想在这些州建立专制的暴政。
----—— 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二 这份宣言《人权宣言》阐明了关于自由、财产和安全的基本原则,——就人们的权利而论,人人生而平等、自由,且始终如此。法律是公众的意志的表达。最后一个条款表明,资产阶级并没有失去对革命方向的控制:“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除了在有明显的公共需要、法律上得到确定和先前规定的损失赔偿是公正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应当被剥夺这种权利。”这份宣言是革命的基本要旨,用一个法国历史学家的话来说,它相当于旧制度的死亡书。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对北美独立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这份宣言体现的革命的基本要旨有哪些?旧制度是指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美、法革命在指导思想方面有什么共同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