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 B.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据统计,美国在18世纪的后半期,农业人口占40%以上……到19世纪末,农业人口减到5%左右,工业人口已经超过了农业人口……到20世纪50年代,大概1954年的前后,从事信息行业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工业人口。这组数据直接说明
A.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 |
B.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C.美国将更多的第一、二产业转移到劳动密集型国家 |
D.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其措施之一是废除人民公社体制。那么,人民公社体制在中国先后存在约
A.10多年 | B.20多年 | C.30多年 | D.40多年 |
厘金原是1853年实行的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即一种由地方督抚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的商业税,实行遇卡抽厘,税款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涉及外商。至1931年,沿袭70余年的厘金制度被废除。下列对厘金影响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A.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 B.削弱了本国商品竞争力 |
C.是强化重农政策的手段 | D.便于地方割据势力抬头 |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说明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 B.清政府积极开拓世界市场 |
C.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动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