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水、铜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2)2012年3.15晚会播报了某地违规将有腐蚀性的二甲醚掺入液化石油气的内幕.二甲醚的化学式为
,它是由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A、B、C、D表示4种物质,部分物质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A+2B═C+2D.则A、B、C、D中属于单质的是(填字母序号),A的化学式为.
(10天津市23).请根据下列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已知水的密度约为1g/cm3)
| 实验操作 |
实验结果 |
| 取100ml水,加入25g硝酸钾,搅拌,恢复至20℃ |
全部溶解,得溶液① |
| 再加wg硝酸钾,搅拌,恢复到20℃ |
恰好饱和,得溶液② |
| 再加25g硝酸钾,搅拌,恢复到20℃ |
得溶液③ |
| 加热 |
全部溶解,得溶液④ |
| 冷却至20℃ |
析出晶体,得溶液⑤ |

(1)③中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_________。
(2)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
A.25g B.(w+25)g C. (w+50)g
(10无锡30)如图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
(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20℃时,A物质的溶懈度 B物质的溶解度(填“>”、“<”或“=”)。
(3)40℃时,将A、B各15 g分别加到均盛有50 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物质有剩余(填“A”或“B”)。
(4)现有5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能实现的是 (填序号)。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人A物质
(10日照25)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甲物质在45℃时的溶解度为_______;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____℃;要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_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温度;常压下,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应类似于____(填“甲”、“乙”)曲线。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浓硫酸。
(1)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
(2)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
(3)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后,甲、乙两试管中固体量的变化是。除了加浓硫酸外,还可以加物质,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右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液度曲线:
(1)当温度为℃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
(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图中(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纯碱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