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 [南朝·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本文特别讲究文体的形式,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对句整齐,音韵和谐,从文体上说是属于 文。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天山共色 (2)互相轩邈
(3)鸢飞戾天者 (4)窥谷忘反 将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狗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选自林嗣环《口技》)
王大将军①年少时,旧有田舍名,语音亦楚。武帝唤时贤共言伎艺事,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打鼓吹。帝令取鼓与之,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王大将军:王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宾客意少舒
②几欲先走
③武帝唤时贤共言伎艺事
④帝令取鼓与之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②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人 皆 多 有 所 知 唯 王 都 无 所 关 意 色 殊 恶。
(4)两文都展现了主人公的技艺,甲文通过描写表演者模拟一家人入睡、① 的生动情景来展现其技艺,乙文则是通过描写王敦② 一事来展现其技艺的。
(5)两文的画线部分都从观众的反应这一角度来表现主人公,这是什么描写方法?并分别说出其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的作用。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隆中对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陈寿《隆中对》)
【乙】
高帝求贤诏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 ①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 ②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 ③下相国,相国酂侯 ④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 ⑤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 ⑥、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 ⑦病,勿遣。
(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伯:同"霸"。②游:交游。"从我游"即参加治理天下。③昌:周昌,跟从刘邦入关破秦,建汉后为御史大夫,封汾阴侯。④酂侯:即萧何。曾为沛县吏,秦末佐刘邦起义。在楚汉战争中有大功,官居丞相,封酂侯。⑤御史中执法:即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⑥义:同"仪",指仪表,包括身材尺寸、肤色。⑦癃(lóng)病:手足不灵活的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谓为 信然
②此人 可 就见,不可屈致也
③患在人主不交 故也
④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 亡绝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②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 与亮友善 |
君 与俱来 |
B.凡三往, 乃见 |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
C. 其有意称明德者 |
其如土石何 |
D.皆待贤人 而成名 |
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
(4)甲文写徐庶对诸葛亮的赞语和向刘备提出"枉驾顾之"的建议的作用是 。乙文列举周文王和齐桓公的例子的作用是 。
(5)甲文中刘备"思贤若渴",乙文中汉高祖刘邦发诏令求贤,他们都渴求贤才来辅佐自己,但他们求贤的目的又有所不同。请指出不同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苏州知府姚公善①,多才下士,在郡闻有才者,必躬诣之。有王宾仲光②,博学能文,隐于医。姚公过之,宾不为礼,姚公笑而退。明日,又过,宾衣母氏布袄,持扇佯狂踞坐③,姚公止,与语,辄吐涎仆跌,姚公又笑而退。洎④三过之,始款⑤论如平生。又有俞贞木⑥者,姚公以米贶⑦之,而误送钱继忠⑧所。继忠以太守所贶,勉为之受。他日,贞木见姚公,姚公言贶米事,贞木曰:“吾不知,得无送吾邻友钱继忠所乎?”姚公曰:“继忠如何?可得见乎?”贞木曰:“可。”姚公乃使人迎之。继忠曰:“吾民也,姚公太守也,太守与民分⑨如是之绝,吾不得诣府。然太守主也,吾为儒,宾也,以宾主相见,必在郡学乃可。”人以复于姚公,姚公笑许之。明日诣学,继忠已先在,遂抗⑩言曰:“太守以民待继忠,继忠无所置身,若以儒见待,请就宾位。”姚公许诺,即堂上相再拜。继忠袖书授姚公即去,姚公甚重之。
(选自明•刘昌《悬笥琐探》,有删减)
【注释】①姚善:人名,明建文时忠臣。②王宾:人名,字仲光。③踞坐:蹲坐。
④洎(jì):到。⑤款:诚恳。⑥俞贞木:人名。⑦贶(kuàng):赐,赏赐。
⑧钱继忠:人名。⑨分:区别。⑩抗:同“亢”,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必躬诣之:
②明日诣学:
③姚公乃使人迎之:
④继忠袖书授姚公即去: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得无送吾邻友钱继忠所乎?
②人以复于姚公,姚公笑许之。
(3)简要概括选文写了姚善哪几件事?
(4)选文主要表现了姚善 的特点。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善明,平原人。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积粟,躬食饘①粥,开仓以救乡里,多获全济。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②.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请,见许。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建元二年卒,诏曰:“善明勤绩昭著,不幸殒丧,痛悼于怀。谥烈伯。”善明家无遗储,唯有书八千卷。
(选自《二十四史•南齐书》,有删节)
【注】①饘:zhān稠粥。②持丧:守丧。③见: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①多获全济
②甚异之
③见许
④朝议令善明举人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 |
其真不知马也 |
(《马说》) |
B.为之叹息 |
是吾剑之所从坠 |
(《刻舟求剑》) |
C.善明以母在虏中 |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捕蛇者说》) |
D.痛悼于怀 |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
(《治水必躬亲》)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刘善明的特征。
① ② ③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相与步于中庭 |
|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③轼诣武卫营 |
|
④卒全其城 |
|
(2)用斜线(/)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4)【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