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游司马祠
郭军平
行走在韩城,庙宇楼阁,行宫故居,历史古迹迹众多,苍松古柏也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耐人寻味,而我总以为它的厚重,源于司马迁。但凡来韩城的人,是绝不会错过游司马祠的。
从韩城芝川镇向东,沿着一条宽阔明亮的柏油大道向前走,越过两边民居,眼界豁然一亮,放眼南望,一座高山巍峨耸立,上面翠柏茂松、郁郁葱葱,若隐若伏的祠宇躺在翠柏的环抱之中。
走过芝秀古桥,一座高大的砖木牌坊映现眼前,遒劲有力的“汉太史司马祠”几个大字熠熠生辉,踩着青石铺砌的进山之路,踏上十几个台阶,便是正门,门匾一行隶书“汉太史司马迁祠墓”,字体格调清雅,气息高华。进入大门,青石铺砌的小径,迤逦蛇行,直通山顶。道旁青松挺拔,耸入苍穹,松间的山雀清脆的鸣叫给山上带来一片静谧。
登上小坡,眼前顿然开阔,一座宏大的祠堂横亘眼前,走近细瞧,上有“汉草书司马迁格言警句展室”的门匾,房檐周围红漆驳落,参差不齐,显示出风雨沧桑,进入宽敞的展厅内,一座座散发着笔墨清香的石碑赫然入目。环视碑石,兀然林立,,但见书体或雄浑奔放,气吞万里,或风行雨散,润色生花,或大鹏抟风,长鲸喷浪;或悬崖坠石,惊电遗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行迹,留下了那一份对史圣的留恋和敬仰。回想细构“网罗天下放佚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太史公,哪里会想到身后的荣耀和高贵。苍苍莽莽的梁山啊!滔滔不息的黄河啊!孕育了这样一位惊世奇才!
走过“高山仰止”的砖木牌坊,极目仰望,巍峨庄严的司马祠卓然屹立于韩奕坡上,松柏环抱,一片苍翠,踩上凹凸不平的石道,沿着千百年来仰慕者攀登的足迹,经“朝神道”踏上攀登祠墓的石级,石级共九十九级,犹如一条长龙,蜿蜒伸入山顶。拾级而上;但觉山势峭拔,眼界开阔,回望身后,但见黄河远去,川源如画。这超越了人世万物,独居一山的巍峨祠堂啊!伫立在时间的年轮里,默默地向人们倾诉着什么?
饱经风雨剥蚀的“河山之阳”巍然耸立,过此,再上九个台阶,便是被韩城人民誉为“太史高坟”的司马祠。走进祠堂,但见“祠宇堂堂,坊榜将将”,院中古柏参天,花木竞秀,松间鸟鸣啾啾,一片幽静。“史圣千秋”四个大字赫然入目,两旁楹联“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史记照尘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殿中司马迁坐像,长须飘拂,双目炯炯,刚毅凛然,显示出不凡的抱负和胸怀,殿中碑石林立,多是后人对他的缅怀和评价,其中尤以郭沫若的诗评最最佳。诗云:“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铖,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首诗高度评价了司马迁一生的功绩,看到这,我不禁想起了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墓由青砖镶砌,上嵌有八卦砖雕,据传为元世祖忽必烈敕命建造。墓顶有一株千年古柏,苍劲盘桓。如巨掌撑天,柏上鸣雀跳跃,叫声凄凉,似在叹惋那一段凄美的历史,墓旁也是古柏环绕,浓荫蔽空,,在千年古柏的近旁,卓然玉立着、一株青翠的柏树,与这株千年古柏相映成趣。随后,我有幸看到了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撰写的《梦碑》一文。其文如下:永徽二年九月,余刺同州,夜静坐于西厅。若有若无,犹梦犹醒,见一女子高髫盛妆,泣渭余曰:“妾汉太史司马迁之侍妾也,赵之平原人,姓随名清娱。年十七事迁,因 迁周游名山,携妾至此。会迁有事去京,妾缟居于同,后迁故,妾亦忧伤寻故,葬于长乐亭之西。天帝悯妾未尽天年,遂司此土。代异时移,谁为我知?血食何所?君亦将主其地不揣人神之隔,乞一言铭墓,以垂不朽。余感悟铭之。铭曰:“嗟尔淑女,不世之姿。事彼君子,弗终厥志。百千亿年,血食于斯。”可惜,如此珍贵的碑拓却没有流传,这段凄美的《梦碑》故事却把人们的神思带到了那悠远的时空,让人们为那位矢志不渝的女子洒一掬同情之泪,更为史公那牺牲许多的悲剧人生而叹惋怜惜。我不由得把那株奇异的柏树与《梦碑》故事联系起来,莫非是随清娱精诚所至,感而有灵吧?鉴于此,故随行赋诗一首以示纪念:
苍苍梁山,郁郁翠柏。
史公之祠,高兮传兮。
悠悠居水,凄凄嘤鸣。
清娱之志,感而有灵。
我们一行下山,已是夕阳西下,眺望身后,已是一片苍翠和辉煌。根据作者的游踪,请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主要景点的名称。
正门→ →“高山仰止→“河山之阳” → -→ 文中描写墓顶的千年古柏有什么作用?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两句诗的理解。
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请赏析它的语言表达效果。
有人说;厚重”一词是本文本文眼,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迎接氢能时代的到来
①能源是人类的一个大问题,世界曾经发生过的许多战争,归根结底就是争夺资源,其中能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每次中东地区一打仗,石油的价格就猛涨。目前,在世界上的一次性能源中有40%是由石油提供的。所谓一次性能源,就是消耗了不再有的能源。而科学家预测,到了21世纪中期,人类就将面临石油危机。
②烧完了石油和煤,接下来我们应该烧什么?这不仅是老百姓关注的问题,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一个大问题。在19 世纪以前,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很落后,人们使用的燃料都是固体的燃料,一部分是天然的木材,一部分是从不深的地壳里挖掘出来的煤炭,这样的时代叫固体燃料时代。人类进入20 世纪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地下挖掘技术发达起来,煤和石油更容易开采了,尤其是大型油井开采技术十分成熟;另一方面,新的交通工具和大型工厂的出现,使得人类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增多起来。这两方面相互促进,使得人类对石油的开采越来越厉害,石油的产量越来越高,人类进入了液体燃料时代。煤和石油虽然在地下经历了亿万年的积累,然而终将有消耗殆尽的时候,而且已经为时不远了。所以科学家提出,21世纪将是燃气时代。
③21世纪前半期,人类将以天然气为主要能源。一方面,天然气的资源暂时还比较丰富;另一方面,天然气也比石油和煤更环保一些。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占主流的能源还是煤和石油,然而它们的燃烧带给世界的是酸雨和全球气候变暖等恶果。为了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稳定能源供给,世界各国已开始开发天然气,希望以此代替煤和石油。天然气是最干净的化石燃料,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仅为石油的70﹪。天然气的储藏量也相当大。
④然而比起氢气来,天然气的环保效果就差远了。纯净的氢气不仅发热量高,而且燃烧后一点也不污染环境,不仅不会产生有毒废气,而且不会产生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它的惟一产物是不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水。氢气是可再生的燃气资源,它可以通过分解水来获得,它的产物又是水,所以氢气简直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既然这样,我们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使用它呢?说到底这是个成本问题,由于现在分解水获得氢气的技术还不是很完善,故燃烧氢气的成本比石化燃料要高得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造氢气的成本会越来越低。德国目前已经开始进行液体和气体氢供给基本建设项目的准备,计划到2010年将建成约3000个氢气气站。
⑤研制环保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业的主攻方向。一些规模较大的国际汽车集团为了在产品的核心技术方面保持领先,在环保汽车产品的开发方面下了大力。利用氢气制造的氢动力燃料电池可作为汽车的动力来源,氢燃料电池是利用氢和氧(或空气)直接经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在底特律举办的2002年国际车展上,通用汽车公司“自主魔力”氢动力概念车首次亮相。由于汽车须解决环保问题的迫切性,将很可能使得氢燃料时代提前到来。科学家预测,从2020年开始,将在天然气中加入15﹪的氢,到21世纪后期,人类将慢慢过渡到使用纯净氢气的时代。
(摘自《今晚报》,有删改)读了本文,你觉得氢气作为一种新能源有哪些优点?
请根据文中相关内容分别说说什么是“固体燃料时代”、“液体燃料时代”和“燃气时代”。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说“(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仅为石油的70﹪”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触摸春天
吴玉楼
⑴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
⑵春天到来以后,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⑶昨天早晨,我在草地上做徒手操,安静在花树丛中穿梭,因为常在其间流连,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的感觉。
⑷终于,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
⑸安静是个细腻的女孩子。我相信,她的没有视觉的世界,和我们一样丰富,甚至可能有比我们更丰富的地方。我们用眼睛看到浅绿深红的世界,安静用她的心来感受和理解。在安静的面前,同样是一个层次分明浓淡有致的春天。
⑹安静极缓极缓地伸出她的手。在花香的引导下,她的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⑺我几乎要喊出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白蝴蝶。
⑻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秘的灵性抓住了。
⑼蝴蝶在安静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旅行,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A
⑽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⑾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离,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B
⑿安静的心上,此刻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飞行曲线,叙述着飞翔的概念。
⒀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纯粹自我的缤纷世界。安静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无言地告诉我这样的道理。以盲女安静的活动为线索梳理文章的情节,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动词。
花香→在月季花前→蝴蝶→蝴蝶文中画线的AB两处都包含着安静丰富的内心活动,请任选一处,揣摩安静当时的心理活动。
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标题“触摸春天”的含义?
盲童安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读了本文之后,你想对安静说些什么话,去鼓励她,也警醒自己?
黑匣子
①每当飞机发生空难,广播、电视或报纸总是在报道中提“黑匣子”。那么,“黑匣子”到底是什么呢?
②“黑匣子”是一个密封的金属盒,有普通鞋盒那么大。它里面装有两种飞行记录系统。其中一种是无线电话记录系统,可以把飞机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机场地面指挥及外界的通话全部接收下来,记录在“黑匣子”中的磁带上。飞机一起飞,无线电话记录器便开始不停地工作。由于磁带最大的录音量只有30分钟,录满30分钟,就会抹去旧的声音,再录下新的声音,因此磁带上总能保留飞机出事前最后30分钟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通话的信息。
③“黑匣子”中另一个系统是数据记录系统。它可以记录飞机起飞后的飞行速度、方位、高度和航向,发动机工作参数,驾驶员动作反应时间等多种数据。它的记录时间为50分钟,以后就除掉旧的数据,再记录新的数据。
④一旦飞机发生灾难,专家便可以根据“黑匣子”中记录的各种声音和数据来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因此,空难发生后,除了营救机上人员,寻找“黑匣子”也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⑤早期“黑匣子”的外壳是黑色的,后来为了便于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寻找,它的外壳已不再是黑色,而是涂成了国际通用的荧光橘红色。它被安装在飞机尾部最安全的部位。“黑匣子”能承受很大的冲击力,能耐受1100℃的高温30分钟,在30米深的水下30天内匣子不渗水,能承受近2吨的静压力不变形。匣子里记录的多种信号和数据还不受外界无线电波干扰和磁力效应等方面的影响。有些“黑匣子”还装有用电池作能源的微型声波发射机,可连续发射一种超声波信号。由于有这么多特点,在飞机机毁人亡后,“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即使“黑匣子”随飞机残骸散落在丛林、沙漠、海底、深谷等人迹罕至的地方,也能迅速被人发现寻获。
⑥目前,“黑匣子”不仅使用在飞机上,许多国家的交通运输部门在高速火车和汽车上也安装了“黑匣子”。“黑匣子”的用途变得越来越广泛了。请联系全文,抓住本质特征,给“黑匣子”下一个定义。
黑匣子是一个安装在飞机上,用以 的金属盒子。文中第⑤段写道“‘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句中“往往”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飞机失事后,“黑匣子”不易被破坏,又易于寻找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述。
【资料链接】
2014年3月8日,马航客机 MH370在起飞不久后与地面失联,至今杳无音讯。有关专家称只要找到MH370上的黑匣子,就能查明飞机失事的原因。看到电视报道后一个同学不解地问:黑匣子那么聪明吗?它怎么能预知半小时后飞机要失事了,就事先及时记录下了讲话声音和数据?
请你根据文章的介绍,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这个同学的疑问。
永远的雪花膏
初二的时候,赶上教室翻修,我们就临时搬到河边的槐树林里去上课了。教我们的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女老师,抿起嘴角微笑的样子很可爱。
当时,我们几个小子很贪玩,但特别爱向老师请教问题,一下课就小跑似的围住老师,不停地问这问那,直到上课时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座上。同学们都感到很奇怪,平时不爱学习,怎么一到下课他们就往老师身边跑。只有我们知道这里面的秘密——喜欢老师身上甜甜的雪花膏的香气。那时正是70年代末,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我们几个家里都穷,雪花膏对我们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
有一次课间,我们几个禁不住香气的诱惑,趁老师不在,偷偷地拉开了老师的抽屉,拿出了那个神秘的小盒子……我们像得到了什么宝贝似的跑到很远的树林里,然后围坐成一圈儿,小心翼翼地打开盖子,扑鼻的香气醉倒了我们几个“男子汉”。一只只颤抖的手带着好奇,带着激动,用香喷喷的雪花膏在脸上和脖子上抹了个遍,满满的一盒雪花膏转眼间就见了底。看着空空的小盒,恐惧才涌上心头:“发现雪花膏没了老师会赶我们回家吗?”
那是我记忆中最漫长的一天。脑子里不断闪现将要出现的可怕后果,不敢看老师的眼睛,不敢走近老师的身边,只是盼望下课,盼望放学,就像一个刑徒躲在牢笼里盼望释放的日子。
这天终于过去了,我以为没事了。可第二天老师突然说要单独抽查几个学生的作业,令我吃惊的是这几个人都是昨天的“案犯”,更糟糕的是为了留住那迷人的香味,我没有洗脸。第一个经受“考验”的就是我,我惴惴不安地走到老师跟前。她看看我的作业,很快抬起头来:“你是不是没洗脸呀?”我满脸通红地站在那儿,尴尬极了。
老师则不紧不慢地往前凑了凑,深深地闻了一下:“不过很香呀!”我羞愧地低着头,没有一句话。抽查总算结束了,老师对全体同学说:“他们作业完成得很好,不过个人卫生搞得不太好,现在就罚他们到河边去洗洗吧。”
在同学们的哄笑声中我们几个人满脸疑惑地向河边跑去。
当我们满脸湿漉漉地回到教室时,老师手里手里正拿着一盒雪花膏。我们不知所措地站在那儿,心想:昨天的事一定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肯定要实施惩罚措施了。出人意料的是老师微笑着说:“为了表扬他们下课经常问问题,努力学习,今天我要奖励他们,为他们擦上雪花膏。”
整个教室经过片刻的沉寂,突然爆发出掌声和欢呼声。站在最前面的我对这瞬间的变化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只是呆呆地站着,直到老师的手伸过来,拉住我仍然湿湿的手,我才傻傻地笑起来。奇怪的是那一次我没有闻到老师身上散发的香味,却看到了老师的眼睛,那是一双多么美丽而深邃的眼睛呀,仿佛融尽了世间所有的慈爱。我再也不想隐瞒了:“老师,你的雪花膏……”“是不是很香?”老师善意地对我笑着,那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轻柔的手指带着沁人的清香,抚过我的脸,那香气顿时弥漫开来,熏香了一段苦涩的岁月,也熏香了一个贫瘠的生命……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的故事情节。
→ 老师抽查我们的作业 → 老师罚我们去洗脸 →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的画线句,指出其表达效果。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本文题目“永远的雪花膏”的理解。
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让你特别难忘的老师?请结合事例说一说。
一扇窗
(1)他是个邮差。没多久就厌倦了这份工作,他决定辞职。
(2)那天,他无意中发现路边有一座青砖白墙的瓦房,瓦房盖得并不华美,但很有特点:窗户很大。透过这扇窗户,他发现了趴在窗边的女人。她柳眉凤眼,笑容可掬地望着他。他惊呆了,如此偏僻的郊区,竟然藏着这般貌美的女子!青砖白墙中的曼妙女子含着笑挥手,山水画一样缥缈在他凝滞的视线里。
(3)鬼使神差般,他竟然撕毁了辞呈,再也没有出现辞职的念头! 渐渐地,他不再厌倦了,工作劲头越来越足。
(4)他的转变,谁都解释不清,只有他自己最明白——正是为了与那美丽女人见上一面,领受一下那充溢着无限希望的笑容!
(5)他想,为什么没有一封信寄往那扇窗口?如果那样,他岂不是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她?他希望能和她说说话,他渴望听听她银铃般的笑声……
(6)但是,命运偏偏在这时跟他开了个玩笑。由于他工作积极,业绩突出,很快被领导提拔为分拣员。他却高兴不起来:还没来得及和她说一句话呢。
(7)那天,他借故体验生活,顶替一个熟稔的邮差去送信。这次的信件不比往常,是那窗口里的女人的,是他奋战了两个昼夜写好的。信间唯有感谢,感谢那女人阳光一般的笑容改变了他的生活。
(8)那天,他用了平时两倍的速度来到了女人的房子前,他发现了久违的情景:窗口里,那女人依然笑容可掬。他停稳车,迫不及待地敲响那扇门。开门的是一位老妇人。她一边兴奋地把他迎了进去,一边冲里屋喊:“闺女,果然来信了!”
(9) “太好了!”他分明听出是那女人的声音,果然像银铃一般。当他循声望去,他惊呆了,他所极力搜寻着的那个女人,重写他生命的女人,让他魂牵梦萦的美丽女人,竟然是一个没有下肢的残疾人!那女人欣喜地半趴在窗口前的椅子上。两条空空的裤管在椅子下端飘荡。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10)他怅然若失,留下信便走了。
(11)几天以后,他也收到了一封信,来自那女人,信上说——
尊敬的先生,感谢您的来信!您说是我激励了您,改变了您的生活。其实,我应该感谢您才对!
⑿我原本拥有幸福的生活,我和丈夫经常在轨道上漫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夺去了他的生命,也让我失去了双腿,我当时也想随他而去,但他临终前告诉我,在郊区盖一座房子,是他一生的梦想,他说,他会给我来信,让邮差捎来他远方的灵魂。所以我时刻准备着,穿最漂亮的衣服,准备精致的妆容,对每一个人微笑,尤其是看到你们邮差,我就更加高兴。所以,在一定意义上,是你们带给了我生的气息,活下去的勇气,感谢你的到来,我会更加乐观地活下去……
⒀他看到这里,泪水早已模糊了字迹。他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这笑容像极了那窗口里的女人。
⒁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这样一班邮路,都镶嵌有这样的一扇窗口。正是这样一扇窗,改变了我们前行的方向。阅读全文,想想他从萌生辞职的念头到最后露出会心的笑容,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每处不超过四个字)
→惊喜→期盼→→欣慰阅读下列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那女人欣喜地半趴在窗口前的椅子上。两条空空的裤管在椅子下端飘荡。(“半趴”和“飘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青砖白墙中的曼妙女子含着笑挥手,山水画一样缥缈在他凝滞的视线里。(“凝滞的视线”怎么理解?)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他露出了会心的笑容”且“这笑容像极了那窗口里的女人”?
为什么说一扇窗能改变了我们前行的方向?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