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2020年我国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5年。这是( )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目标
③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具体体现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一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这是因为()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很容易被耗损
②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③商品的价值只能在商品交换中得以实现
④生产者的劳动能否得到社会认可是成功跳跃的关键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下图反映的是供给与需求同时变动对均衡点的影响(图中横轴为供求量Q,纵轴为价格P,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变动的方向为D→D1,S→S1,交点E0和E1为均衡点)。不考虑其他条件,与E0→E1反映的供求变化状况一致的是()
A.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土地供应减少,引起商品房供求变动 |
B.汽油价格上调,钢材价格上涨,引起汽车供求波动 |
C.“单独二胎”政策放开,母婴用品的供需发生变化 |
D.京广高铁通车,航空公司缩减航线,该线路飞机票价调整 |
2013年一件甲商品可以交换5件乙商品,一件乙商品可以交换4件丙商品。2014年生产甲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25%,一件乙商品可以交换5件丙商品。假定乙商品的生产条件不变,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2014年一件甲商品可以交换20件丙商品
②生产一件甲商品耗费的劳动量减少了25%
③生产丙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
④生产一件丙商品耗费的劳动量提高了20%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有人曾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多一颗星星,人死后会升到天空,变成星星给走夜道的人照亮儿。于是,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告诉我们()
①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历史是无数个人不自觉或不自主的合力的结果
③个人对社会发展有着或大或小的作用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动力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这是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颁奖词。这启示我们()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②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③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④卓越的能力是创造卓越人生的前提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