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来,中国人的拜年方式经历了从电报、书信到电话、短信、电子邮件、QQ乃至微博的变迁。这意味着科技进步
| A.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 B.促使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 |
| C.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方式 | D.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2004年3月11日,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中心多处发生连环爆炸,造成至少186人死亡,1000多人受伤。联合国、欧盟议会等国际组织以及中、法、英、意、德、美等国纷纷发表声明,对马德里恐怖爆炸事件予以强烈谴责。这次事件再次提醒世人,国际社会必须协调一致,才能彻底打击恐怖主义。据此回答题。马德里恐怖爆炸事件发生后,国际社会对此纷纷谴责。这表明
| A.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
| B.恐怖主义行径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
| C.反对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 |
| D.打击恐怖主义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 |
这次事件警示人们:打击恐怖主义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实际上,在2003年的反恐斗争中,各国之间的合作得到加强。各国之间能够加强合作的原因是
| A.各国的利益和力量是不相同的 |
| B.各国都负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职责 |
| C.国际恐怖主义是阻碍和平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 D.各国在反恐问题上有相同的利益要求 |
2003年8月份第一轮北京六方会谈结束以来,中国继续进行外交斡旋,推动第二、三轮六方会谈于2004年2月和6月在北京成功举行。为缓和朝鲜半岛紧张局势,解决朝鲜核问题做出了贡献。据此回答题。该会谈成功推进实质讨论,各方表示致力朝鲜半岛无核化。这表明
| A.国际关系是变化不定的 | B.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趋势逐步加强 |
| C.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 D.维护国家根本利益是各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最终目的 |
中国积极推进六方会谈,一贯主张保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从经济意义上看,这有利于
①我国开拓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②扩大对外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③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④推动中国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进程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本次会谈中国不仅是主办国和参与者,还是“推动者”和“调停者”,为会谈做出了“非同寻常”的贡献。中国积极推动以外交手段解决朝核问题,表明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①支持和拥护社会主义,反对和排挤资本主义②维护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利益
③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⑤以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基本目标
|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②③ | D.④⑤ |
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联系日益密切,国际交往频繁,国家间竞争激烈,国际关系纷繁复杂,国际形势变幻莫测。据此回答题。近年来,经济上强大起来的日本和西欧,已改变对美国唯命是从的态度。日美经济摩擦加剧,美国与欧盟矛盾突出,美国的指挥棒已不太灵了。这表明
| A.和平问题是政治问题,发展问题是经济问题 | B.当代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发展 |
| C.当前国际范围内的阶级斗争仍很严峻 | D.应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
欧美在原则问题上基本能协调一致,特别是“9·11”事件后,大西洋两岸再次表现出最高利益的一致性和战略上的合作,双方及时调整了关系。这表明
| A.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 B.国家力量是国家关系的决定因素 |
| C.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 D.经济利益是最根本的利益 |
欧美双方在战略协调、国际事务和经贸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上发生分歧,有时甚至是严重对立。欧美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在于
| A.维护欧美双方的共同利益 | B.希望世界保持和平与发展的局面 |
| C.维护双方各自的利益 | D.建立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话,表达了政府倾听民声、受民监督的施政理念。这一施政理念表明我们的政府应该()
①对人民高度负责,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②致力于提高决策水平
③受政协监督,对政协负责④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中国有句古话,“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纣为帝王,足以乱天下。”意思是说,即使是像尧这样贤明的人,假如他是老百姓,手中没有权力,也管不了几个人,干不了什么太大的好事;但是像纣王这样品行不端的人,一旦当上了帝王,手中有了无限的权力,就可以把天下搞得大乱。这主要说明 ( )
| A.权力是把双刃剑 | B.要发挥民主对权力的制约 |
| C.权力需要制约和监督 | D.要发挥上级对权力的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