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人深省的往事】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什么历史史实?这些历史史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回味无穷的话语】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文选》
(2)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广东的特区”指的是什么地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3)继“广东的特区”之后,1984年,中央又决定开放14个沿海城市,在14个沿海城市中属于山东省的是哪两个城市?
【鼓舞人心的数据】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工业增加值
粮食产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9年
3642亿元
1607亿元
30477万吨
343元
2009年
286619亿元
127367亿元
52150万吨
15786元

(4)以上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改革的区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思想变革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中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确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请回答:
(1)文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2)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中,哪些历史人物的思想认识分别达到了“器物层面” “制度层面” “观念层面”?(每一层面人物举二例即可)
(3)任选“自强”“变法”“革命”一个事件,分析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下面三幅图片分别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请仔细观察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1)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最终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一条约?
(2)请你分别指出这三次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影响。(每次战争各一句话)
(3)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两19世纪末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每例10字以内)。说说我们可以从前辈身上学习和继承哪些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

纵观世界近代史,在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的过程中,革命和改革是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两种主要方式。阅读下列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地来解放农奴” “请诸位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___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三当日本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___《世界史•近代史稿》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分别标志着哪两个重大革命事件的爆发?
(2)材料二反映的俄国改革发生于哪一年?这次改革废除了什么制度?
(3)材料三所说的日本“社会变革”历史上称为什么?请举出这次“社会变革”在政治方面的措施。
(4)材料二、三所涉及的两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改革对这两个国家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发生于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冲破封建社会的漫漫长夜,使英国获得了新生;发生于18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用新的发明创造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这两次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于英国。据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请回答:
(1)材料一文献是由什么机构颁布的?它的颁布,标志着这个国家建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2)依据材料二的图片,写出这两项发明的研制者。
(3)请写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及其作用。
(4)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材料二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就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
(1)材料一中的“中世纪”指的是什么时期?“共同的纱幕”指代什么?为什么说“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2)请举出与材料一所指事件相关的代表人物及作品(两例)。
(3)从材料二看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说一说哥伦布的成就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