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I2(g)+H2(g)
2HI(g); △H<0并达平衡。HI的体积分数
随时间变化如图曲线(II)所示。若改变反应条件,在甲条件下
的变化如曲线(I)所示。在乙条件下
的变化如曲线(III)所示。则甲条件、乙条件分别是
①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 ②恒容条件下,降低温度
③恒温条件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 ④恒温条件下,扩大反应容器体积
⑤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适当的催化剂
| A.①⑤,③ | B.②⑤,④ | C.③⑤,② | D.③⑤,④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e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
B.K、Zn分别与不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均呈中性
C.Li、Na、K的原子半径和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D.C、P、S、Cl的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用20mL18.4mol·L-1的浓H2SO4与铜共热一段时间后,冷却,过滤除去多余的铜,将滤液稀释到100mL,得到溶液中
的浓度为3.18mol·L-1,则此时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50mol·L-1 | B.0.75mol·L-1 | C.1.00mol·L-1 | D.3.18mol·L-1 |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胶体微粒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悬浊液区别开来 |
| B.光线通过胶体时,发生丁达尔现象 |
| 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小的分子、离子通过 |
| D.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选择性的吸附阳离子或者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如下图所示,若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7/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阴离子的半径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X>Y>Z>W |
| B.Y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可以相互转化 |
| C.X、Y两元素的氢化物分子间分别均可以形成氢键 |
|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Z>W |
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的pH不变,有H2放出 | B.溶液的pH值增大,有O2放出 |
| C.溶液中c(Na+)增大,有O2放出 | D.溶液中Na+数目减少,有O2放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