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反应原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现象:
①向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中插入锌片,看到有气泡生成;
②向上述稀硫酸中插入铜片,没有看到有气泡生成;
③将锌片与铜片上端接触并捏住,一起插入稀硫酸中,看到铜片上有气泡生成,且生成气泡的速率比实验①中快;
④在锌片和铜片中间接上电流计,再将锌片和铜片插入稀硫酸中,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下列关于以上实验设计及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②说明锌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 |
B.实验③说明发生原电池反应时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
C.实验③说明在该条件下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
D.实验④说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
室温下,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都不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A.Ba2+、Fe2+、NO3-、I- | B.K+、Na+、SO32-、S2- |
C.K+、Na+、AlO2-、SO42- | D.NH4+、Cu2+、Cl-、NO3- |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在Fe(OH)3胶体中加入HI溶液:Fe(OH)3 +3H+=Fe3+ +3H2O |
B.在稀氨水中通入少量SO2:NH3•H2O+SO2=NH4++HSO3- |
C.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足量NaHCO3溶液: Ca2+ +OH-+HCO3-=CaCO3↓+ H2O |
D.在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H2O2: 2MnO4-+5H2O2 +6H+=2Mn2++5O2↑+ 8H2O |
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KClO3+6HCl=KCl+3Cl2↑+ 3H2O中,每生成1molCl2转移的电子为2NA |
B.1molC8H18分子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26NA |
C.在0℃,101kPa,1molSO3中含有NA个硫原子 |
D.0.5L0.1mol/LNH4Cl溶液中含NH4+离子的数目为0.05NA |
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蒸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⑦ | B.①②⑤⑥ | C.③⑤⑥⑦ | D.①②③④ |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或名称表达正确的是
A.Mg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B.乙炔的分子结构模型示意图:![]() |
C.H2O2的电子式:![]()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