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约而伐魏
秦、赵约而伐魏,魏王患之。芒卯曰:“王勿忧也。臣请发张倚使谓赵王曰:‘夫邺,寡人固形弗有也。今大王收秦而攻魏,寡人请以邺事大王。’”
赵王喜,召相国而命之曰:“魏王请以邺事寡人,使寡人绝秦。”相国曰:“收秦攻魏,利不过邺。今不用兵而得邺,请许魏。”张倚因谓赵王曰:“敝邑之吏效城者,已在邺矣。大王且何以报魏?”赵王因令闭关绝秦。秦、赵大恶。
芒卯应赵使曰:“敝邑所以事大王者,为完邺也。今效邺者,使者之罪也,卯不知也。”赵王恐魏承秦之怒,遽割五城以合于魏而支秦。下列句中的“以”与“遽割五城以合于魏而支秦”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 B.扶苏以数谏故 |
C.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D.策之不以其道 |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秦赵联合打算攻打魏国,魏王害怕,芒卯提议把邺地献给赵以求和。 |
B.赵国相国认为得到邺地是很大的好处,于是建议赵王答应魏国的请求。 |
C.张倚作为使者,成功说服赵王与秦国断交。 |
D.最终秦赵没有联合伐魏,魏王感激赵王的行为,按照约定把邺献给了赵国。 |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魏王患之 患: ②请许魏 许:
③遽割五城以合于魏而支秦 遽: ④为完邺也 完: 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王请以邺事寡人,使寡人绝秦。
译文:
②今效邺者,使者之罪也,卯不知也。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闵子骞兄弟两人,母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子骞为其父御,失辔,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即谓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后母亦悔之。
(《韩非子·喻老》,有删改)
【注释】①失辔:抓不住马缰绳。.解释上文中划线词。(4分)
(1)其父更娶( ) (2)母去 (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今你欺负我,让我儿受冻 |
B.如今你欺负我,我儿心寒 |
C.现在你欺骗我,让我儿受寒 |
D.现在你欺骗我,我儿心寒 |
.子骞“失辔”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本文表现了子骞的品质。(3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欧阳修是(朝代)作家。(2分)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划线字的含义。(3分)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间四季景色变幻而多美。 |
B.人们、太守、山林和禽鸟一起欢乐。 |
C.太守酒醒之后用文章叙述了这些事情。 |
D.人们不知太守为什么乐,因为太守醉而没说。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张孝基仁爱
许昌1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后,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能自力,颇驯谨2,无他过。孝基知其能自新,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下文“同里”也是地名。②驯谨:顺从而谨慎。、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4分)
(1)尽以家财付孝基( )(2)孝基博使灌园( )、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
A.如果得到灌园来获得食物,就很幸福了! |
B.如果能够灌园来获得饮食,就很幸福了! |
C.如果能够灌园来获得食物,就很幸运了! |
D.如果得到灌园来获得饮食,就很幸运了! |
、文中“其子丐于途”的原因是(2分)
、从文中看,张孝基的仁爱具体表现在(1)(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
1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2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3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选文的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2分)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分)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书非借不能读”是本文的观点,意思是: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认真地读。 |
B.“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表明了借书者想把书据为己有的心理。 |
C.全文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如作者少年借书的经历等就是事例。 |
D.选文主要的写作意图是告诫黄生要懂得珍惜机遇、读书要专心致志。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刘南垣开喻门生
国朝①尚书刘南垣公,请老②家居.有直指使者③,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④,家常便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唯脱粟饭⑤,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⑥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喻其训,后不敢以盘餐⑦责人。
【注释】①国朝:指明朝。②老:告老。③直指使者:官名,亦称直指。④治具:下厨房,烧饭。⑤脱粟饭:即糙米饭。⑥饮馔:指酒肴。⑦盘飧:盘中之食物,亦称盘餐;在此引申为饮食。.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比食至( ) (2)罗列盈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文中的加点字的含义
(1)直指以师命,不敢辞.直指面对“佳肴美酝”“不能下箸”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从本文中你得到的启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