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2分)
资料一:见图1。
资料二:见图2。
资料三:见图3。
(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 、 、 等。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 ;在地形坡度
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 。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多选题)。
A.植物种类增加 |
B.土壤肥力降低 |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
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为治理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在此建设的防护林体系为 。
读美国农业带分布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农业带名称
B,C,
D,
F。
(2)简析影响A农业带的主要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3)说出B和C所属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4)B和C的农业生产模式被称为“石油农业”,列举这种模式存在的一些弊端。
读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黄河和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2)比较两三角洲农业生产:
黄河三角洲 |
长江三角洲 |
|
粮食作物 |
||
油料作物 |
||
耕地类型 |
(3)我国目前的四座核电站,一座是长江三角洲的秦山,一座是江苏的田湾核电站,另两座是珠江三角洲的大亚湾和岭澳,而黄河三角洲地区并未建设,试分析其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1年全国夏粮产量为12 627万吨,比上年增产312万吨,连续八年丰收。我国粮食流通格局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转移。
材料二 我国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完成下表。
地区 |
优势条件 |
限制性因素 |
甲 |
||
乙 |
夏季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 |
|
丙 |
旱涝灾害频繁 |
(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在下降,试分析其原因。
(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下列大气削弱作用所对应的字母:
大气吸收,大气散射,大气反射。
(2)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三种削弱作用中,最强的是,最弱的是。
(3)A是辐射,经过大气时,几乎全部被大气中的吸收,所以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
(4)B是辐射,该辐射的作用是。
(5)以上示意图说明的是。
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形名称:
①,②,③,④,⑤,⑥。
(2)⑤、⑦两地的相对高度为米,若两地图上水平距离为2.3厘米,其实际水平距离是千米。
(3)如果把此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用数字式表示)。
(4)小河流向方。计划把水从A水库调到C处,有AC和BC两条路线,选择哪一条比较合理?为什么?
(5)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还是乙处好?处。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