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2分)
资料一:见图1。
资料二:见图2。
资料三:见图3。



(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                     等。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       ;在地形坡度
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多选题)。

A.植物种类增加
B.土壤肥力降低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为治理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在此建设的防护林体系为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华山与黄山景观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乙两幅景观图,表示黄山景观的是________,表示华山景观的是________。
2.一般来说,甲、乙两地景观的最宜观赏季节均在________季,乙地最宜在此季节观赏的原因是
3.图中两地均能吸引大量游客,其主要原因是游览价值高,它们的游览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每年“黄金周”期间,黄山的旅游收入要远高于华山,其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它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读图回答问题。

l.读图1判断,该海域位于________半球;该洋流(虚线所示)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________。按照寒、暖流的分类,该洋流是________流,它对沿岸气候能够起到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图1虚线所示的洋流朝________ (方向)流动。在图2所示的①、②、③、④四海区中,图1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现在________海区。
3.解释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并按时针方向说明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动的方向。

读下图,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

读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比较A、B两地(年平均)气温日较差的大小,并简要分析主要原因。
说明B地的自然带名称并分析成因。
C河是图示区域最大的河流,简述该河的水文特征。

下面图甲和图乙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最短 B.纽约的白昼逐渐变短
C.巴西高原草木葱茏 D.珠峰雪线海拔达到一年中的最高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M地昼长为________。
Q地位于M的________方向。
该日,游客在泰山观日出时,日出方位应位于泰山的________方向。
在下图中画出此日Q地对跖点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用折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