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完成以下问题。该图所能反映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
B.区域内部的特性完全一致 |
C.区域的划分没有明确的指标 |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
关于b区域中松嫩平原和a区域中长江三角洲自然环境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前者为温带季风气候,后者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
B.前者大陆性较强,后者大陆性较弱 |
C.前者农作物生长期较长,后者生长期较短 |
D.前者雨热同期,后者雨热不同期 |
下图是各自然带生产力比较图,据此完成8—9题。图中决定各自然带在生物大小的因素是()
A.气温 | B.日照强度 |
C.降水量 | D.土壤肥沃程度 |
图中干旱区生物量与经济产量差额较小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人类改善()
A.气温 | B.土壤 |
C.水源 | D.地形 |
下图表示物质运动模式,据此完成5—7题。若上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人类影响较大的及由大气环流参与的环节分()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若此图表示白天的海陆环流,则正确的叙述是()
A.丙处为陆地,丁处为海洋 | B.甲处为低气压,乙处为高气压 |
C.丙处为低气压,丁处为高气压 | D.丙处为高温,丁处为低温 |
若此图表示中部纬度大气环流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地纬度较高 | B.丙地不可能受①影响 |
C.丙地多对汽雨 | D.丁地多锋面雨 |
读北半球天气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图中受暖气团控制的点是()
A.③和⑤ | B.④和⑧ | C.①和⑦ | D.②和⑥ |
对图示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天①地气湿大于②地 | B.城市出现晴朗天气 |
C.②地气温未来会升高 | D.⑤⑧两地有连续性降水 |
下图中M地在某纬线上,N、P两地在某经线上并与M点所在纬线对称分布,NP两地相距20°,据此完成1—2题。若N地5时20分日出,M的纬度为15°,这时的月份可能是()
A.12月 | B.2月 |
C.6月 | D.10月 |
若N地18时20分太阳已落,P地仍斜阳高照,这一季节()
A.长江流域油菜盛开 | B.美国大平原麦翻金浪 |
C.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 D.潘帕斯草原绿野千里 |
图13是某区域能源调配图。读图,完成23~25题。图中“西电东送”南线工程的电力构成是()
A.火电 | B.以火电为主,水电为辅 |
C.水电 | D.以水电为主,火电为辅 |
近年来该区域从越南中部进口煤炭数量逐渐超过晋煤,原因是()
A.越南煤储量丰富,质优价廉 |
B.晋煤面临枯竭,产量减少 |
C.越南煤距珠三角近,运费低廉 |
D.晋煤综合开发,外运减少 |
2010年元月,该区域电煤供应形势严峻,缺口日益加大。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可能是()
①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电力需求加大
②渤海冰情严重,晋煤外运受阻
③经济危机冲击,工厂开工不足
④产业结构升级,高耗能企业增多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① | D.①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