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黄色(Y)对绿色(y)、圆粒(R)对皱粒(r)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一绿色圆粒(yyRr)豌豆,开花后自花传粉得到F1;F1再次自花传粉,得到F2。可以预测,F2中纯合的绿色圆粒豌豆的比例是
A.2/3 | B.1/4 | C.1/2 | D.3/8 |
豌豆的高茎基因(D)和矮茎基因(d)的根本区别是
A. D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而d基因不是
B. D基因能决定生物性状而d 基因不能
C.两基因的4 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有所不同
D.两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的是:
在证明:DNA是生物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以下对于沉淀物中含有少量放射性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经搅拌与离心后有少量含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
B.离心速度太快,含35S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
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
D.少量含有35S的蛋白质进人大肠杆菌 |
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 ③类比推理法 |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演绎法 |
D.①类比推理法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
用噬菌体去感染内含大量3H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
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 B.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及DNA中 |
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 | 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