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个不含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拟核DNA呈环状,共含有m个碱基,其中有a个胸腺嘧啶)放在含有32P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检测到右图I、II两种类型的DNA(虚线表示含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结果预测与分析,正确的是( )
A.DNA第二次复制产生的子代DNA有I、II两种类型,比例为1:3 |
B.DNA复制后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时,其上的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
C.复制n次需要胞嘧啶的数目是(2n-1)(m -a)/2 |
D.复制n次形成的放射性脱氧核苷酸单链为2n+l-2 |
下表表示某真核生物酶X的基因,当其序列的一个碱基被另一碱基替换时的假设性蛋白质产物(用甲、乙、丙、丁表示,且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受碱基替换的影响),根据此表得出的结论是( )
相对于酶X的活性 |
相对于酶X的氨基酸数目 |
|
甲 |
100% |
不变 |
乙 |
50% |
不变 |
丙 |
0% |
减少 |
丁 |
150% |
不变 |
①蛋白质甲的产生是由于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后,对应的密码子没有改变 ②蛋白质乙的氨基酸序列一定发生了改变 ③单一碱基替换现象无法解释蛋白质丙的产生 ④蛋白质乙和蛋白质丁的氨基酸序列一定不同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果蝇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一个脱氧核苷酸发生了缺失,会导致( )
A.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减少 |
B.碱基配对方式发生改变 |
C.染色体上所有基因结构都发生改变 |
D.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
下图有关生物变异来源概念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产生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是图中的④的改变 |
B.图中⑤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
C.表中的①②可分别表示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D.③的结构改变不一定会造成生物性状的改变 |
下列关于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的主要区别,错误的是( )
A.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的一个片段增加、缺失或替换等,而基因突变则是DNA分子碱基对的替换、增加或缺失 |
B.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以发生基因突变,但只有真核生物能发生染色体畸变 |
C.基因突变一般是微小突变,其对生物体影响较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较大的变异,其对生物体影响较大 |
D.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鉴别,而基因突变则不能 |
观察下图的a~h所示的细胞图,关于它们所含的染色体组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h图 |
B.细胞中含有二个染色体组的是g、e图 |
C.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a、b图 |
D.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是c、f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