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30分)
(牛)弘荣宠当世①,而车服卑俭②。事上尽礼,待下以仁,讷③于言而敏于行。上尝令其宣敕④,弘至阶下,不能言,退还拜谢,云:“并忘之。”上曰:“传语小辩⑤,故非宰臣任也。”愈称其质直。大业之世,委遇称隆。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隋室旧臣,始终信任,悔吝不及⑥,唯弘一人而已。有弟曰弼,好酒而酗,尝因醉,射杀弘架车牛。弘来还宅,其妻迎谓之曰:“叔射杀牛矣。”弘闻之,无所怪问,直答云:“作脯。”坐定,其妻又曰:“叔忽射杀牛,大是异事!”弘曰:“已知之矣。”颜色自若,读书不辍。其宽和如此。
注解:①牛弘:隋朝人,官至宰相,历事隋文帝和隋炀(yáng)帝,都被重用,大业六年(公元611年)趋势。荣宠:指被皇帝宠信。 ②车服:所乘坐的车和所穿的衣服。卑俭:谦卑而节约。 ③讷(nè):不善言辞,说话迟钝。 ④敕(chì):皇帝的诏令。 ⑤辩:口才。 ⑥悔吝不及:意思是“皇帝从来没有后悔仍用他或给他赏赐”。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愈称其质直(赞赏) | B.退还拜谢(感谢) |
C.笃志于学(专注) | D.读书不辍(停止)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待下以仁以刀劈狼首 |
B.讷于言而敏于行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
C.上尝令其宣敕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
D.弘荣宠当世,而车服卑俭俄而百千人大呼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事上尽礼,待下以仁,讷于言而敏于行。
(2)弘曰:“已知之矣。”颜色自若,读书不辍。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牛弘的品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 12 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屋舍俨然俨然:()②阡陌交通 交通:( )
③宠辱偕忘偕: ( )④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用一句话说说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从乙文括号中的句子里任选一处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说说美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
[甲]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节选《包拯》)
[乙]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勉谕儿辈》
【注释】 ①费用:花费钱财。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解释文中的划线的词语。(4分)
⑴恶吏苛刻__________⑵饮食如布衣时__________
⑶若思得之艰难__________⑷可办粗衣几件__________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⑵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甲][乙]两文都有写主人公对后代的要求, [甲]文侧重对子孙在__________方面的要求是__________;而[乙]文侧重对儿辈在__________方面要求是__________。
[乙] 文中“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是一警句,若你要向别人推荐,能说出其中蕴藏的含义吗?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说 虎
虎之力于人不啻(chì )①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②焉,别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③,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者,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注释:①啻(chì )只,仅。②又倍其力:它的力量又加倍了。③力之用一: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解释划线的词
(1)以为且噬己也 ( ) (2)益习其声 ( )
(3)驴不胜怒,蹄之 ( ) (4)然虎之食人不恒见 ( )辨析下列“之”的用法,和“放之山下”不相同的一项是()
A.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
B.驴不胜怒,蹄之 |
C.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 |
D.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 |
翻译句子
(1)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2)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3)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甲乙两文共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鲁人有好钓者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③,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注释】① 错:镶嵌。 ② 纶:钓鱼绳。 ③ 是:正确。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会天大雨()(2)楚人怜之()下面四个选项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为屯长②为天下唱 |
B.①辍耕之垄上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C.①扶苏以数谏故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D.①陈胜、吴广乃谋曰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通过对选文的阅读,谈谈你对陈胜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