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过程中,发生了消去反应的是
| A.C2H5Br和NaOH溶液混合共热 |
| B.一氯甲烷和苛性钾的乙醇溶液混合共热 |
| C.一溴丁烷与KOH的丁醇溶液混合共热 |
| D.氯苯与NaOH溶液混合共热 |
下列实验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应该相互接触的是()
| A.过滤操作中,漏斗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
| B.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使用的玻璃棒与容量瓶颈内壁 |
| 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
| D.实验室将HCl气体溶于水时,漏斗口与水面 |
常温下,用0.1000 mol/L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000 mol/L盐酸和20.00 mL 0.1000 mol/L醋酸溶液,得到2条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
以HA表示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定盐酸的曲线是图2
B.达到B、D状态时,两溶液中离子浓度均为c(Na+)=c(A—)
C.达到B、E状态时,反应消耗的n( CH3COOH)>n(HCl)
D.当0mL< V(NaOH)<20.00mL时,对应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c(A-)>c(Na+)>c(H+)>c(OH-)
相同温度下,容积相同的甲、乙、丙3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
。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 容器 |
起始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
达到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
|||
| SO2 |
O2 |
SO3 |
Ar |
||
| 甲 |
2 |
1 |
0 |
0 |
放出热量:Q1 |
| 乙 |
1.8 |
0.9 |
0.2 |
0 |
放出热量:Q2 |
| 丙 |
1.8 |
0.9 |
0.2 |
0.1 |
放出热量:Q3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Q1=Q2=Q3="197" kJ
B.若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2molSO3(s)的反应热为△H1,则△H1<-197 kJ·mol-1
C.甲、乙、丙3个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不相等
D.达到平衡时,丙容器中SO2的体积分数最大
据报道,以硼氢化合物NaBH4(B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和H2O2作原料的燃料电池,负极材料采用Pt/C,正极材料采用MnO2,可用作空军通信卫星电源,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放电时Na+从a极区移向b极区 |
| B.电极b采用MnO2,MnO2既作电极材料又有催化作用 |
C.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BH +8OH--8e-=BO +6H2O |
| D.每消耗3 mol H2O2,转移的电子为3 mol |
常温下已知两种一元弱酸HX和HY,如果向NaX溶液中通CO2气体,只能生成HX和NaHCO3;往NaY溶液中通入CO2则生成HY和Na2CO3。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种酸的电离常数Ki(HX)> Ki(HY)> Ki(H2CO3) |
B.结合H+的能力:Y->CO >X->HCO![]() |
| C.溶液碱性:NaX>Na2CO3>NaY>NaHCO3 |
D.NaX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后的离子浓度:C(Na+)>c(HCO )>C(X-)>c(OH-)>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