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开展“关爱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小组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考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1)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是 和 。
(2)读图表分析数据,黄河流经 游黄土高原,含沙量明显增加。原因:黄土高原土层 (坚实或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黄河各段监测水土流失数据表 |
|||||
黄河沿岸监测点 |
兰州 |
河口 |
龙门 |
陕县 |
利津 |
年平均含沙量/千克/立方米 |
3.46 |
6.67 |
33.3 |
37.7 |
24.7 |
年平均输沙量/亿吨 |
1.19 |
1.67 |
11.2 |
16.0 |
11.5 |
(3)实验探究: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上图中,甲、乙、丙中泥沙最多的是 。
(4)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植被越繁茂,水土流失越 。因此,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生态建设措施有: 。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农作物依次是
A.①大豆②甘蔗③油菜④棉花 |
B.①棉花②大豆③油菜④甘蔗 |
C.①油菜②甘蔗③棉花④大豆 |
D.①大豆②油菜③棉花④甘蔗 |
(2)图内表示的经济作物集中产区中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作物有和
,最大产区分别是和。
(3)下列地区分别以哪种油料作物或糖料作物为主?
台湾岛 ;内蒙古 ;山东 ;长江三角洲 。
请根据右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对河流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线经过的山脉是,该线南北两侧的耕地类型有明显差别,南侧以为主,北侧以为主,这条界线与________毫米降水量线相吻合。
(3)B线的东南一侧受影响明显,所以称为季风区。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海洋或陆地),盛行的是偏(南或北)风。
(4)C线的西北部的河流多为流河。D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5)上地理课时,老师请同学们交流旅游体会。小华、小明、小丽、小玲分别谈了各自的最深感受。你能猜出他(她)们去了图中的哪个地方吗?请把图中正确的编号填在后面的空格上。
小华:“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小丽:“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小玲:“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小明:“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泰安市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欧洲西部及东南亚人们的饮食习惯”进行了探究。根据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和图片资料分析回答。
问题一:欧洲西部居民餐桌上为什么常见牛羊肉、奶油、奶酪等食品?
问题二:东南亚地区人们为什么多以大米为主食?
问题分析:
(1)问题一: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联系图(填出空格上字母所代表的地理名称)。
(2)问题二:由于东南亚主要以和热带季风两种气候类型为主,降水丰富,热量充足;在许多河流下游的冲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很适合种植____(粮食作物),并且产量很大。
探究结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个地方人们的饮食习惯主要与当地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地理要素有关。(至少两点)
读马六甲海峡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 洲 B 洋
(2)图中E海峡的名称是 海峡,它位于 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 岛之间,是连接太平 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通道。
(3)东南亚的位置特征为()
A.“三洲五海之地” | B.“十字路口”的位置 |
C.连接东西方的铁路枢纽 | D.无法说清楚 |
(4)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在世界上占有突出地位,原因是这里的气候,对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5)东南亚的气候非常适合种植水稻,写出东南亚重要的稻米出口国(至少2个国家)
读西亚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图中 A是国家; B是国家; D是国家
(2)这一地区最丰富的资源是资源,最短缺的是资源。(3)本区处在联系亚洲、非洲和______洲,沟通大西洋与洋的枢纽地位。
(4)沟通地中海和黑海的是海峡。
(5)本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西欧、日本和等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