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人口增长数据
年份 |
1830 |
1900 |
1927 |
1960 |
1974 |
1987 |
1999 |
2011 |
人数(亿) |
10 |
16.5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材料二:人口的过快增长,要求生产更多的粮食。为了满足人口最基本的粮食需求,在非洲的一些国家,人们一方面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扩大耕地大面积,加上生产方式粗放,加重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另一方面,在土地上连续耕作,使土地得不到休耕,土壤肥力逐渐下降。结果粮食产量下降。然而,为了生存,人们又进一步垦荒种粮,形成恶性循环。
(1)根据材料一将“世界人口增长折线图”补充完整,分析可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 。
(2)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是 。过快增长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结合材料二,把A—F各内容,按因果关系填入下面的框图中。
A要求生产更多粮食 B开垦荒地 C粮食产量下降
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严重 E恶性循环 F土壤肥力下降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你的解释是。
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你的解释是。
下面是两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请回答:
A.B.
⑴B.城市最低气温出现在月,最高气温出现在月,气温年较差(填大或小)。
⑵B.城市的气候特征是。
⑶A.城市的气候特征是;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A.城市的应该是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地区。
根据“大洋的分布”图,回答下面问题:
⑴填出大洲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
⑵填出⑵填出大洋的名称:
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 _.把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填序号)
⑶A.和C.的分界线是;E和F的分界线是。
这是一个村庄的地形图,请回答:
⑴填出A.B.C.三处的地形。
A.B.
C.
⑵图中P点的海拔高度是米,
P点与山峰的相对高度大约是米;
若要上山,走哪一条路线省力(A.P还是A.N);理由是2分
⑶河流的主干河道的流向应该是自向流。
⑷从X点到O点图上直线距离大约3.5厘米,那么两地的实际距离大约是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