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小明随父母去耶路撒冷旅行,不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A.清真寺中朝拜者络绎不绝 | B.大批僧侣从世界各地赶来取经 |
C.圣墓大堂中基督教徒虔诚地做礼拜 | D.犹太人在“哭墙”下祈祷 |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有这样的描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
由此可知湘江在长沙段的流向是()
|
2. |
属于词句描绘地景观的是()
|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油料作物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
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花生油年生产能力80万吨,为中国花生油第一品牌。根据图文材料可以判断该公司生产花生油的主要原料来自()
|
2. |
该花生集中产区地处()
|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统计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年份 |
森林覆盖率(%) |
耕地面积(万亩) |
年降水量(mm) |
河流含沙量(%) |
粮食总产量(亿千克) |
1965 |
19 |
50 |
420 |
38 |
1.025 |
1977 |
10 |
65 |
350 |
42 |
0.975 |
1997 |
34 |
40 |
500 |
30 |
1.525 |
1. |
1965年至1977年,该地区自然环境发生的变化是()
|
2. |
1965年至1977年,该地区粮食总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3. |
1977年至1997年,该地区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采取的重要措施可能是()
|
读甲、乙两图,完成下面小题。
1. |
甲、乙两地是我国重要工业基地,与乙地相比,甲地发展工业的突出优势是()
|
2. |
关于乙图A城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我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多千米,各地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各不相同,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
"当北国江城的钢花映红了飞雪,江南的田野正是春色妖娆。"影响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2. |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地区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风情,有关这种地域差异的描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3. |
我国是个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在旱区,许多地方人畜饮水困难,但不少江河的水却白白流走,无法利用,村民只能 "望水兴叹"。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
|
4. |
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两岸"三通"以来,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成为热点,下列旅游景点游客在台湾能观赏到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