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城市工商业发达,最早出现了实行雇佣关系劳动的手工工场。14世纪,毛纺织手工工场内已有细致的分工,有洗毛、染毛、纺线、织呢、整绒等20道工序。每个生产者熟练地在一道工序上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选自九上历史课本
材料二:这是一次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最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举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语
材料三:新航路开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实质是一种什么经济形态,最早出现在哪国的什么时候?
(2)材料二恩格斯描述的是欧洲的一场什么运动?最早产生于哪国?它宣扬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性质如何?
(3)材料三中菲律宾的马克坦岛有一座纪念碑,正面纪念麦哲伦,反面纪念杀死麦哲伦的拉普拉普。请说明这样做的原因。
(4)材料一和材料二、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关系?
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一: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
材料二:如图二: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展示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的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材料三:如图三。。。。。。。。。它将原有的无条件赏赐改为了有条件分封,将豪绅显贵跟王室紧密联系起来,加强了中央权力,形成了欧洲封建等级制度,奠定西欧骑士制度的基础,也为日后加洛林王朝的强盛创造了条件。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它是哪一期间形成的?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的等级制度的形成源于哪两国的什么制度?当时两国分别处于什么社会?
(3)材料二、三在土地分封和影响上有什么共同点?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想一想:
(1)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
(2)“颐和园又搭天棚”又是要干什么?
(3)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了什么问题?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为反抗外来侵略,英勇的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抗争,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和革命志士。请阅读下图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图1中的人物是谁?与中国历史上哪一事件有关?这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图2中的人物是谁?用一句话来概括他在反侵略斗争中突出的英雄事迹。
(3)图3中的人物是谁?牺牲在哪次战役中?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大作家雨果愤怒地谴责……联军的暴行,他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 段经历。”
材料二: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材料三:残垣断壁(如图)
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夏宫指的是什么地方?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哪两个国家?
(2)材料一中所描述的强盗的暴行是什么事情?
(3)材料二中说“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何而言?
(4)面对材料三这残垣断壁你最想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