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的正确发展方向,应是
①通过湿地改造,发展谷物种植业
②利用湿地自然条件,建立蔬菜、瓜果基地
③利用湿地水域,合理发展水产业
④利用湿地风貌和动植物资源,发展旅游业
A.②④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化成白色结晶,称为霜。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期叫无霜期。下图是“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读图后完成8-10题。乙地比甲地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
A.纬度比甲地低 | B.地势起伏比甲地大 |
C.海拔比甲地低 | D.气候海洋性比甲地强 |
甲地中①②两地无霜期差值T的范围是
A.100<T<1 50 | B.50<T<1 50 | C.150<T<200 | D.50<T<1 00 |
关于两地主要粮食作物和作物熟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冬小麦,一年两熟 | B.乙地:春小麦,一年两熟 |
C.甲地:春小麦,一年一熟 | D.乙地:冬小麦,一年一熟 |
热量条件制约着农作物的种类和分布范围。据此并读图,完成6-7题。对E值要求最高的作物是
A.油菜 | B.水稻 | C.甜菜 | D.小麦 |
若到2 100年全球增温4℃—5℃,则我国
A.三江平原水稻种植面积扩大 | B.春小麦种植范围向南扩展 |
C.南方山地毛竹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 D.辽东半岛适宜种植甜菜的面积扩大 |
读下面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3-5题。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水稻种植业 | B.混合农业 | C.商品谷物农业 | D.种植园农业 |
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A.刚果盆地 | B.四川盆地 | C.准噶尔盆地 | D.墨累一达令盆地 |
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A.提高机械化水平 | B.充分利用水资源 |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
读下面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今西安市西)所写的一首诗的节选:“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①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回去,丁壮在南冈。”据此完成1-2题。诗中①是一种粮食作物,它最可能是
A.水稻 | B.甘薯 | C.小麦 | D.玉米 |
当地农田多分布在“南冈",最主要的原因是
A.南冈为冬季风背风坡,利于作物安全越冬 |
B.南冈为阴坡,潮湿,水源足,利于作物生长 |
C.南冈即秦岭,海拔高,农作物受洪涝灾害威胁小 |
D.南冈为向阳坡,夏季风迎风坡,光热水分都充足 |
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图示意),其成因是()
A.侵蚀—搬运作用 | B.搬运—堆积作用 |
C.风化—侵蚀作用 | 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