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用希特勒制衡斯大林、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以换取祸水东流”的阴谋出现在  (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不是彻底的资本主义性质改革,其共同的根源是()

A.都是用赎买的方式进行改革
B.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C.都没有伴随而起的革命运动发生
D.都是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达成妥协的产物

下图分别是中国秦朝和美国政治制度示意图,两幅示意图反映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是()

A.由地方分权走向中央集权
B.由皇帝专权走向总统专权
C.由专制走向民主
D.由皇帝分权到三权分立

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现有以下四幅图片,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

胡鞍钢教授在其《国家生命周期与中国崛起》一文中,对国家生命周期与中国崛起作了深刻的剖析。他指出,国家生命周期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能否创新,全面创新是中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新”的是()

A.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B.进行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鲁迅在《头发的故事》一文中记载:“宣统初年(1909年),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学,同事是避之惟恐不远,官僚是防之惟恐不严,我终日如坐在冰窖里,如站在刑场旁边,其实并非别的,只因为缺少了一条辫子”的原因最可能是()

A.洋务运动中的留学生留洋、崇洋、媚洋
B.维新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
C.辛亥革命前后,具有了反清革命色彩的“断发易服”
D.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法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