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人体内环境是指 ;内环境指图中的标号 等部分。
(2)组织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是如何从毛细血管到达细胞的?(用图中标号表示) 。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从组织细胞到达毛细血管的?(用图中的标号表示) 。
(3)组织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 、 等系统才能到达各种组织细胞;而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终产物要通过 、 、 等系统才能排出体外。
下图为哺乳动物胚胎分割和性别鉴定示意图。据图作答:
(1)该图胚胎所处的时期为,继续发育会导致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叫做孵化。对该阶段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均等分割。
(2)图中①过程为。
(3)图中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和。
在植物组织 培养过程中 ,激素的添加已成为一种常规的实验手段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已研究过的植物激素有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下表为某同学为研究激素的使用顺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请回答相关问题:
使用顺序 |
实验结果 |
先使用NAA, 后使用KT |
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 |
先使用KT, 后使用NAA |
A |
同时使用 |
B |
(1)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和的关键性激素。该实验中属于细胞分裂素的是。
(2)请将表格中空白处A和B补充完整,A为,B为。
若NAA和KT的用量比值适中时,促进的生长。
(3)用于离体培养的植物器官或组织称为。若该实验材料为菊花,则应对其进行(消毒/灭菌)。
(4)接种后的锥形瓶最好放在无菌箱中培养,培养环境应注意调节合适的和。接种过程中要注意在旁进行。
利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作物新品种,在现代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水稻的穗大(A)对穗小(a)显性。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子一代中,基因型为的个体表现出穗小,应淘汰;基因型为的个体表现出穗大,需进一步自交和选育;按照这种自交→淘汰→选育的育种方法,理论上 第n代种子中杂合体的比例是。
(2) 水稻的晚熟(B)对早熟(b)显性,请回答利用现有纯合体水稻品种,通过杂交育种方法培育纯合大穗早熟水稻新品种的问题。
① 培育纯合大穗早熟水稻新品种,选择的亲本基因型分别是和。两亲本杂交的目的是。
② 将F1所结种子种下去,长出的水稻中表现为大穗早熟的几率是,在这些大穗早熟植株中约有是符合育种要求的。
阅读有关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198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们第一次将细胞膜从某种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资料3:1925年科学家用丙酮从某种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的2倍。
资料4:19世纪30年代初,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细胞膜不可能是单纯磷脂分子构成,再通过实验进一步发现可能还有蛋白质,于是提出在磷脂双分子层内外两侧都有蛋白质分子覆盖的假说。
资料5: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按照“三明治”模型,科学家经过计算认为生物膜至少厚约15~20 nm。但电镜照片中,实际测得细胞膜的厚度为7~10 nm。
资料6: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等做了一系列相关融合实验。
(1)仅通过对资料1的分析,你能对膜结构提出什么样的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2、3中要获得纯净的细胞膜,最好选择哺乳动物的哪一类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资料3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4)资料4、5中,通过比较分析生物膜的计算厚度和实测厚度,科学家对膜结构模型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
(5)资料6中,科学家最早是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的膜蛋白,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的膜蛋白,进行融合实验。刚融合时,融合细胞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 ℃下经过40 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综合以上实验,并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基础上,提出了大多数人所接受的_ ___________________模型。
东北网2005年11月10日电: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厅确认在一些国产泡菜中发现寄生虫卵后,国内的泡菜企业非常紧张。有问题的泡菜企业的产品在各大商场纷纷下架,对外销售基本已经中断。
泡菜制作流程:选料→清洗→切块→盐渍→漂洗→腌制→分装→封罐、灭菌。
(1)泡菜在发酵期间,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发酵产物主要是。
(2)根据微生物的活动情况和发酵产物积累量,可以将泡菜发酵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发酵初期指蔬菜刚入坛时,此时较为活跃的微生物是,发酵过程中有较多气泡产生,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发酵中期坛内缺氧状态形成,开始活跃。发酵后期由于发酵产物的大量积累,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
(4)下表是不同食盐浓度的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与发酵天数的关系图:
从上表可以看出影响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包括食盐浓度和发酵天数,通过分析上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①泡菜在发酵初期,其亚硝酸盐含量,在发酵到时,其亚硝酸盐含量会达到一个最高值。
②不同的会影响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或过低的对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③泡菜要在发酵时间达到以后食用才比较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