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 与CO 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 )
A.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
B.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中,正确的是()
A. |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B. | 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豪,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
C.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
D. | 硝酸钾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所以硝酸铵溶于水温度也无明显变化 |
归纳与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存在错误的是( )
A. |
物质与其构成粒子的对应关系
①金--由原子构成 ②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 |
B. |
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
①氧气能助燃--作高能燃料 ②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充入食品包装中以防腐 |
C. |
有关"污染源--污染物--解决策略"的对应关系
①吸烟--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戒烟 ②霉变食物--黄曲霉素--不食用 |
D. | 物质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
①使用乙醇汽油--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②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水污染
下列化学用语与其所表达的意义一致的是
A. | --两个氮原子 | B. | --一个钙离子 |
C. |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2价 | D. | --三个过氧化氢分子 |
有碳酸钠、硝酸银、氯化钡及稀盐酸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为鉴别它们设计实验如下:用三支试管各取少量其中的三种溶液,再分别加入少量剩下的最后一种溶液。下列推测的现象或结论中,错误的是()
A. | 若三支试管中都出现白色沉淀时,则最后加入的是硝酸银溶液 |
B. | 若两支试管中出现气泡,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时,则最后加入的是碳酸钠溶液 |
C. | 若三支试管中的观象分别为出现气泡、白色沉淀、无明显变化时,则最后加入的是稀盐酸 |
D. | 若两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一支试管中无明显变化时,则最后加入的是氯化钡溶液 |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某同学用下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物质进行分类,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类别 | 单质 | 氧化物 | 碱 | 盐 |
实例 | 铜、白磷 | 氧化镁、水 | 烧碱、生石灰 | 氯化钠、硝酸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