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A、B两种原子,已知A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是B原子核外电子总数的1/2倍,B原子的L层电子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A和B分别是( )
A.硼和氦 B.碳和镁 C.氯和碳 D.铍和氧
在某澄清,透明的浅黄色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八种离子:氢离子,铵根离子,铁离子,钡离子,铝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硫离子,在验证方案设计时初步分析其溶液中最多可含离子(只从这8种离子中选择)有
A.4种 | B.5种 | C.6种 | D.7种 |
下列除杂质方法(括号内为杂质)中,所用试剂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A.固体Na2CO3(NaHCO3):加热 | B.NO(NO2):通入装水的洗气瓶 |
C.NH3(H2O):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 D.Fe2O3(Al2O3):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再过滤 |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A |
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 |
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3 |
B |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
证明溶液中含SO42- |
C |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
证明该溶液中存在CO32- |
D |
向0.1mol/LFe SO4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 |
证明Fe2+具有氧化性 |
已知NH4++AlO2-+2H2O= Al(OH)3↓+NH3·H2O,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NH4+、Al3+、H+混合溶液中,慢慢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发生以下离子反应:
①H++OH-=H2O②Al(OH)3+ OH-= AlO2- +2H2O
③Al3++ 3OH-= Al(OH)3↓④NH4++ OH-= NH3·H2O
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③→② | B.①→③→②→④ | C.①→③→④→② | D.①→②→③→④ |
下列混合物:①SO3②Fe(OH)3③ Fe Cl2④CuS ⑤H2SiO3⑥NaHCO3其中不可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的是
A.①②⑤⑥ | B.③④⑤⑥ | C.④⑤ | D.①②③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