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化学键的强弱无关的是( )
A.F2、Cl2、Br2、I2的熔点、沸点逐渐升高 |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
C.金刚石的硬度、熔点、沸点都高于晶体硅 |
D.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 |
维持体系总压强p恒定,在温度T时,物质的量为n、体积为V的A(g)B(g)+C(g)反应。已知A的平衡转化率为α,则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用α等符号表示)。
A.nα2/(1 -α) V | B.nα2/(1 –α2) V | C.nα2/(1+α2) V | D.nα2/(1 +α) 2V |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1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
B.图2表示常温下,等量锌粉与足量的等浓度的盐酸反应(滴加CuSO4溶液的为虚线) |
C.图3表示 KNO3 的溶解度曲线,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
D.图4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 |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画线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被完全消耗的是
A.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制氯气 |
B.标准状况下,将1 g铝片投入20 mL 18 mol·L-1硫酸中 |
C.向100 mL 4 mol·L-1硝酸中加入5.6 g 铁 |
D.在5×107 Pa、500 ℃和铁触媒催化的条件下,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 |
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原理、方法、装置或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②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有部分或全部被氧化;③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Fe2+、Br-均被完全氧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