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问题。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A.10% | B.20% | C.30% | D.40% |
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60年代初期 | B.70年代中期 |
C.80年代中期 | D.90年代后期 |
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 D.进入郊区化阶段 |
2014年12月19日,受强冷空气和“大湖效应”的影响,美国东北部地区遭遇罕见暴风雪,暴风雪和气温骤降导致至少十几人死亡,五大湖一带一些城市被强降雪“掩埋”,布法罗一天降雪近1.8米。由于积雪太厚,仅仅20日夜间就有30多座房屋屋顶垮塌。下图为“大湖效应”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大湖效应的表述正确的是()
A.湖面有增温减湿的作用 |
B.湖面右降温增湿的作用 |
C.暴风雪易在迎风湖岸形成 |
D.暴风雪易在背风湖岸形成 |
该地天气变化是属于()
A.暖锋天气系统 | B.冷锋天气系统 |
C.气旋天气系统 | D.反气旋天气系统 |
下图为秘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A河流的开发重点是()
A.航运 | B.灌溉 |
C.发电 | D.旅游 |
秘鲁矿产从矿区运到海港的主要运输方式是( )
A.航空 | B.公路 |
C.铁路 | D.水运 |
黑龙江是中国第一产粮大省,是中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省,正实现从“中华大粮仓”向“健康大厨房”的转变。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影响冬季A、B两地气温存在差异的因素是()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距海远近以下不是黑龙江发展绿色农业的优势条件的是()
A.污染小,环境质量优良 |
B.冬季受寒潮影响,病虫害少 |
C.土壤肥沃,使用化肥少 |
D.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
青海省有“三面孔”之称,是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缩影,柴达木盆地有黄、白、黑三原色。读青海三大自然区图(左图)和青海省某地区不同系统人口、耕地、草场资源统计图(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关于青海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青海“三面孔”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山脉是唐古拉山 |
B.青藏高原有万山之宗、万水之源的称号,有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
C.柴达木盆地三原色中的白色是指盐和钾肥,黑色是指石油,黄色是指该地区的黄土地 |
D.湟水谷地是该地区的重要农业区,主导因素是光照充足 |
有关右图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持续增加是导致草场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
B.人均草场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
C.草甸草原区可持续发展方向是实施轮流打草、轮牧,提高草场载畜量 |
D.荒漠草原区耕地面积最小 |
甘德国际机场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A.位置 | B.经济 | C.地形 | D.人口 |
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 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
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 | 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A.70°N | B.58°N | C.28°N | D.30°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