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商君"是谁?
(2)"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决裂阡陌"各指什么?
(3)"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2分)其作用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建设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工业的两幅图片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信息?指出它们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二新中国某―历史时期的宣传

(2)据材料二,我国工业化进程出现了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工业实力显著增强,到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的钢、煤、水泥、电视机等工业品产值已居世界第一位。同时,逐步形成了以能源、机械、化工、航空航天、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等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化工体系
——《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义。

【开放篇:筑“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
【古代沟通】
材料一: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和汉帝国一起,连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海、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从而使各帝国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汉帝国”通过什么通道与欧亚大帝国连成一条“文明地带”? 其开拓者是谁?
【近代引进】
材料二:中国近代化是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经验,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2)为寻找救国之路,中国在五四运动以前经历了哪几次近代化的探索?(至少回答3次)
【当代开放】
材料三: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开一条血路来。”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材料四:“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3)对比材料三、材料四,请回答从经济特区建立到“一带一路”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梦想是最令人心动的旋律,又是最引人奋进的动力。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更崇高。行走在复兴之路上,中国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的明天,直挂云帆济沧海。
探究一:古代交往篇
(1) 2015年,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延伸。西汉时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突出贡献的是哪位人物?
(2)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在唐与天竺频繁交往中,最杰出的使者是哪位高僧?
(3)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从1405年开始,明成祖派遣哪位人物率领船队先后七次出使西洋?
探究二:近代探索篇
(1)在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强国之路的探索。以学习西方技术为内容而进行的是哪次探索活动?
(2)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20世纪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3)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哪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探究三:现代复兴篇
(1) 1978年底,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目前,“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已经成功实践,请写出我国在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取得的重要成就一例?
(3)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的是什么理论?
感悟: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为了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应该怎样做?

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跳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以上材料摘自《历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请问答: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请指出与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相对应的列强侵华战争名称。
(3)请概括指出材料三内容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

(14分)2015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安倍如何表态受到世界瞩目,中日关系走向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战争,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侵略朝鲜,夺取中国的东北和台湾,占领全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政治明文历程》
(1)请回答,日本在哪一次战争后割占我们的宝岛台湾?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
(2)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全表格
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著名战役简表

战役名称
时间
指挥者
意义

1894年
丁汝昌
沉重打击了日本舰队
台儿庄战役
1938年
(国民党)
鼓舞了抗战士气

1940年
彭德怀(共产党)

(3)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惨败告终,而抗日战争历经八年,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综合附料一和上题题表,从战争性质和抗战力量两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材料二:中日历史的对话空间是三个层面互相交错的,政治,情感,和学术。在情感层面,中日两国的历史体验也极不对称。在中国民众看来,中国是战争的被害者,日本是加害者,而在日本民众看来,日本也是战争受害者 一一《人文历史·中日学界的分歧与共识》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中日两国民众对战争的感受十分不同,请就这种不同谈谈你的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