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周邦彦)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①云鸠:形容云色如黑色的鸠。江皋:江岸。②凤团:一种名茶。
请分析本词第二句中“拖”字的妙处。
请找出下片中能表现词人情思的词语(至少两个),结合词句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 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楼儿忒小不藏愁”一句运用了怎样的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①
辛弃疾
  野塘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②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③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④。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注释】①作者年轻时与安徽池州东流的一位女子两情相洽。淳熙五年途经旧地,重访不遇。②刬(chàn)地:宋时方言,相当于“无端地”。③绮陌:多彩的街道,宋人多用以指花街柳苍。④纤纤月:形容美人足纤细。
8.古人吟诗填词讲究炼字。请就上阕中“又”、“欺”二字选择其一,谈谈它的妙用。
答:
9.本词的结束句“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历来受到诗评家的推崇。请你说说它妙在何处。
答: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枕上述梦陆游
江湖送老一渔舟,清梦犹成塞上游。
生马驹驰铁蹄腕,古铙歌奏锦衣褠
玉关雪急传烽火,青海云开见戍楼。
白首不侯非所恨,咿嘤床箦死堪羞。
注解:①褠(gōu):直袖单衣。②床箦(zé):床席。
(1)请概述本诗首联中“渔舟”意象的意蕴。
(2)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本诗颈联“急”、“开”两字的表达效果。
(3)请具体说明尾联所表达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回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⑴这首诗中哪两个情境形象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特征的?
⑵结合全诗内容,请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表现镜中诗人的“颜状”;并说明为何会有如此“颜状”。
⑶诗中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除对偶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8~9题。
梅花绝句见梅
陆游【宋】何应龙
闻道梅花坼晓寒,云绕前岗水绕村,
雪堆遍满四山中。忽惊空谷有佳人。
何方可化身千亿,天寒日暮吹香去,
一树梅前一放翁。尽是冰霜不是春。
8、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梅花绝句》中“梅”的喻体是《见梅》中的喻体是
9、这两诗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试作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