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永和’……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由材料可知,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公永和”
| A.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 B.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 | 
| C.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 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 
中共从成立之日起就在不断成熟、与时俱进。在中共一大做出的以下决议中,事后证明错误的是()
| A.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 
| B.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 | 
| C.联合第三国际 | 
| D.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 
五四精神反映了五四运动不同于此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意:一是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二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三是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精神的统一。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的首要任务是()
|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 
| B.成就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 
| C.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 
| D.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 
下列对“同盟会党员证”(右图)的释读,不准确的是它()
| A.说明同盟会有明确的政治纲领 | 
| B.所使用的“庚戌年”为公元1910年 | 
| C.属于直接史料,对辛亥革命研究有较高的价值 | 
| D.反映了中华民国成立后,同盟会会员不断扩大的史实 | 
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这段材料从本质上说明了()
| A.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 
| B.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 
| C.不推翻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 | 
|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根本改变 | 
《辛丑条约》第二款规定:“一、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二、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附件八)。 ”这说明该条约
 ①惩罚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
 ②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③放弃对中国领土的割占要求
 ④认识到科举制的局限性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