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③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③ |
符合下列信息的人物是()
①医学②《伤寒杂病论》③东汉
A.扁鹊 | B.华佗 | C.张仲景 | D.孙思邈 |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在描述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时说道:“铁路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也皆消沉。”下列关于此现象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 |
B.国民党发动内战 |
C.官僚资本的压迫 |
D.二战后我国民族工业的产品质量下降 |
东北小调:“高粱叶子青又青,9月18日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军队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A.国民政府忙于北伐战争 | B.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 |
C.中国的武器落后 | D.没有得到国际援助 |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从“夷物”到“洋务”、从“淫巧”到“长技”、从“臣民”到“国民”的历程。促使社会由“臣民”到“国民”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 | B.《马关条约》的签订 |
C.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 D.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
下面是对近代某个条约的评述:“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破坏了了中国的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如果对它进行补充,最为合适的是( )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C.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
D.允许在华办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