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牧,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二: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雅典人
口总数
雅典公
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罪 名
陪审员
陪审员
陪审员
约40万
约4.2万
6,000
501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渎神和蛊惑青年

(2)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
材料三  在伯利克里执政时代,该机构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约每隔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此。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组成所谓议员团,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议事会的职务。它不仅从事一般审判工作,而且在立法活动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十人拥有最大的政治权力,战时他们统帅陆海军,掌握一切外交事务。  
——臧嵘《历史》
材料四 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肯定了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规定立法权属于美国国会,并规定了国会的组成;行政权属于美国总统,以及规定总统产生的办法;司法权属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并规定最高法院的组成;各州的相互关系和义务;这部宪法表明,美国在世界上第一次创造出既不同于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也不同于英国议会内阁制的制度,使美国成为一个具有全国统一的中央政权的联邦制国家。这种政治体制和国家结构形式后来为许多国家所仿效。 
——百度百科
(3)据材料三,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
(4)如将伯利克里时的雅典与当代美国的民主政治相比,就民主的性质、范围和方式而言有何不同?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鸦片战争后中英贸易统计表:
价值单位:万英镑

年份
1840
1842
1845
1850
1851
1853
输华商品总值
52.4
96.9
239.0
140.0
216.0
100.0

(此表所列为正常商品贸易额,不含鸦片贸易)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回答:
(1)1840~1845年中英贸易额变化呈什么趋势?为什么?
(2)1845~1853年中英贸易额变化总趋势是什么?原因何在?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开始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并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
(2)、试分析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原因.

毛泽东在1937年指出:“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过去的提出和今天的放弃,都是正确的。”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试结合1927-1937年中国革命的实践,简要论述毛泽东上述思想的正确性。(8分
(2)中国共产党策略方针的这种变化体现了哲学中的那些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军进展当与中国亲日军阀之活跃相并行。日本将利用华北各派军阀之冲突……特别是在“停战”后防地之分配上,煽起大规模的军阀战争。冯玉祥、方振武已开端在先。其他如四川军阀战争正酣,西南的反蒋的酝酿,都昭示着各帝国主义列强正在积极准备便于他们瓜分中国的军阀战争。
——引自《中央致各级党部及全体同志的信——论反帝运动中的统一战线》(1933年6月8日)
材料二 中国民众在福建所谓人民革命政府的存在与破产之中深刻地了解到反革命改良主义的实质。在福建聚集了一切中国的反革命的改良主义的集团与派别……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的一切行动都是动摇犹豫投降出卖妥协与失败主义的行动。
——引自《中央为福建事变第二次宣言》(1934年1月26日)
材料三 今当我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再一次向全体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引自《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935年8月)
材料四 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东北三省后,现在又并吞整个华北,而且正准备并吞全中国,把全中国从各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变为日本的殖民地。我们的任务,是在使全国人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不使一个爱国的中国人不参加到反日的战线上去。
――引自《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1935年12月25日)
回答:
(1)指出材料一、二中的策略错误及其实质。
(2)比较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指出党的策略路线的变化。
(3)据材料三、四,说明党实现策略路线转变的主要依据。
(4)从党的策略路线的这一变化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行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材料二: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或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李立三认为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这种选择体现了当时党内的一种什么错误倾向?
(3)结合史实说明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怎样开创的?从中你认识到什么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