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社员交出全部自留地,并且将私有的房屋、牲畜、林木等生产资料转为公社所有。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
材料三:“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是乱了自己,……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定》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的哪些严重失误?这些失误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我们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2)根据材料三说出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文革”发生的起止时间是什么时候?“文革”中的两个反革命集团是指哪两个?这场浩劫给我国带来了哪些严重的危害?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在不同的时代各领风骚,也是不同时代在艺术形式上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依次写出材料一对应的文学形式。
材料二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小说的内容,多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意愿。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下
(2)以《西游记》和《红楼梦》为例,说明你对材料二的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宣政院印戳(chuō)”

(1)在哪个朝代的官方文书中能见到宣政院印戳?这一机构的设置对西藏地区有何重要影响?
材料三清朝疆域图

(2)据材料二说明我国疆域东南和南两个方向的所至范围。为保卫祖国的疆土,清政府在东北地区有何举措?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的商业繁荣,……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据材料一,说明长安城商业活动的特点。从政治、经济、对外政策三方面中选择两方面分析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的条件。
材料二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还有各种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更增添了城市的热闹气氛。
(2)据材料二,说明宋代城市商业活动有何新突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的其他表现。
材料三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开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
——以上材料均根据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下整理
(3)据材料三,说明机户与机工之间所体现的新型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受哪些政策的影响而发展缓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人赵嘏
材料二:“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人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唐太宗
阅读后回答:
(1)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
(2)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什么朝代逐渐完善?
(3)对这种制度起着发展和完善作用的关键人物有哪些?
(4)唐朝时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
(5)获得第一名的叫什么?什么朝代被废除的?
(6)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谁?
(7)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