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我国某地,有如下描述:“遥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复见粤西面目。……穹复危崖之下,结体垂象,纷若赘旒,细若刻丝,千萼并头,万蕊簇颖,有大仅如掌,而笋乳纠缠,不下干百者,真刻楮雕棘之所不能及。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徐氏所述地理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A.风力侵蚀 | B.流水侵蚀 |
C.冰川侵蚀 | D.岩浆活动 |
下面关于坡度与流水侵蚀强度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流水侵蚀强度与坡度呈正相关 |
B.流水侵蚀强度与坡度呈负相关 |
C.山麓地带坡度较小.城面流水的侵蚀作用量为明显 |
D.坡度40时.坡面流水侵蚀量为严重 |
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
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塘![]() |
农牧界线向北推移,加剧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是
①该地区气候干旱具有沙漠化的潜在威胁
②用水量增多致使降水减少
③农作物固沙不及草原植物
④破坏植被而又缺少防护林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读中国区域图,回答30~31题。关于我国国土整治重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区应重点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持生态平衡 |
B.b地区发展立体农业,进行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
C.c地区应大力发展钢铁、机械、石化等重化工业,治理大气污染 |
D.d地区利用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少数民族聚居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 |
e地区燃煤量很大,但酸雨危害轻于b地区,其中主要原因是()
A.法制健全 | B.风力大 | C.植被覆盖率大 | D.降水少 |
该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简图,读图回答28~29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比乙区纬度高,故热量较乙区少 |
B.乙区比甲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甲区强 |
C.乙区比丙区纬度低,故夏季气温比丙区高 |
D.甲区比丙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丙区北部分界 |
下列地形中,不属于丙区的是
A.黄土高原 | B.青藏高原 | C.横断山区 | D.云贵高原 |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工业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速度很快。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崛起,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向长江三角洲迁移。读图,回答25~27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的变化是
A.珠江三角洲的投资比重不断下降 | B.珠江三角洲的贸易比重不断下降 |
C.长江三角洲的投资比重不断上升 | D.长江三角洲的贸易比重不断上升 |
长江三角洲的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
A.一直比珠江三角洲高 | B.一直比珠江三角洲低 |
C.1996年后呈上升趋势 | D.2000年后超过珠江三角洲 |
下列不属于上述两图比重变化的区位因素是:
A.珠江三角洲政策优势下降 |
B.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力工资水平下降 |
C.上海浦东新区开发 |
D.长江三角洲的科技人才优势 |